未成年人能否做网络主播?律师告诉你:不可以
发布时间:2022-11-30 10:38:58

“网络文明校园行”走进饮马井巷小学

每日商报讯 未成年人做网络主播合法吗?直播拆盲盒会对未成年人造成怎样的诱导?游戏皮肤免费送会让未成年人踏入怎样的陷阱?近日,“网络文明校园行”第六站走进饮马井巷小学。长期关注成年人网络直播打赏案例并提供法律支持的平安企业联盟宣讲团成员杨光律师,以一个个典型案例,组成了一堂精彩的网络文明普法教育课堂,告诉同学们该如何防范网络沉迷,理智对待网络游戏和网络直播。活动通过每满新闻客户端、每日商报微博、每日商报视频号同步进行直播。

分享活动现场,杨律师告诉孩子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时,应当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未成年人不能做主播,那么可以随意给主播打赏吗?为此,他分享了一个刘某生网络打赏案,并告诉同学们司法实践中涉及未成年人网络打赏、网络游戏纠纷的多数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即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这些人在进行网络游戏或打赏时,有的打赏金额高达几千元、甚至几万元,显然与其年龄和智力水平不相适应,在未得到法定代理人追认的情况下,其行为依法应当被认定为无效。我们日常在上网时也要理性对待,作为未成年人不应参与直播打赏。

杨律师在课堂上还提到了风靡一时的盲盒消费以及因此衍生的直播拆盲盒风潮。他说:“盲盒消费本就具备一定的赌博属性,通过这种模式来诱导未成年人购买玩具、文具等,不仅会造成攀比、浪费等不良习气,也容易对他们的三观造成负面影响。而直播拆盲盒极容易产生非理性消费,这样的营销模式、消费观念与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之间是不对等的。在此模式中,未成年人极易出现非理性与过度消费,有些孩子为了购买盲盒甚至偷刷父母账户,引发不小纠纷。”杨律师建议,一定要杜绝盲目崇拜跟风,理性看待、文明上网,共同创造一个清朗的网络世界。

学会说不

在“网络文明校园行”活动上,杨光律师问我们:看过直播吗?有想过当主播吗?网络游戏有什么危害?

他给我们讲述了三个案件,并以案说法,引导我们理解网络的两面性。他告诉我们,网络中有很多种诈骗方式,大家千万不能因为贪心而相信各种广告,也要懂得有些直播卖的东西,可能会发生卖的和收到的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在无法分辨的情况下,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一定要求助家长和老师。

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上网的时候不要随意录入身份证等私人信息以免被一些坏人盗取。对一些网络欺凌不要害怕,要坚决地说“不”!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报警。

商报小记者(饮马井巷小学)童钧瑜

E路向阳

不要沉迷网络,要健康理性上网;上网时要注重个人信息保护;要防止网络诈骗,天上不会掉馅饼……上周五,我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网络文明公益课堂,这是给我们上课的杨光律师告诉我们的。

对于网络诈骗,我可不陌生。我爸爸是一位银行工作人员。有一次,一位老爷爷去我爸工作的银行,要求汇款30万。爸爸详细地询问了收款方的姓名,钱款是做什么用途的。老爷爷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爸爸马上警惕了起来。他对老爷爷说:“大伯,你给对方打个电话,我来帮你问问。”一开始老爷爷不同意,还觉得爸爸多管闲事。后来爸爸叫来了警察和老爷爷的子女,原来对方真的是个骗子。这件事当时还上了报纸呢!因为爸爸工作细致,杜绝了一场网络诈骗,老爷爷辛辛苦苦攒的钱才没被骗走。

我们要理性上网,做新时代网络文明好少年。让我们一起成为美丽杭州的传播者,做清朗网络空间的维护者和优秀网络文化的建设者吧!

商报小记者(饮马井巷小学)葛陈笑

要当维护网络文明的一份子

11月25日,我参加了“网络文明校园行”宣讲活动。

主讲人是一位律师,他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述。首先是沉迷网络的表现和后果:他告诉我们,一旦沉迷网络,就会对其他事情丧失兴趣,导致控制力下降、爱撒谎、缺乏耐心等,并最终成绩下降。随后,他和我们分享了各类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与网络游戏和直播相关的诈骗案例,我听得胆战心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案例是“盲盒案例”。原来我们在手机上抽取的“盲盒”,极大可能会发生宣传物品与实际拿到的物品完全不符的情况,最终被骗取钱财。

听完这些案例,我想虽然我还是小学生,但也要争当维护网络文明的一份子,提醒身边的人小心网络诈骗。

商报小记者(饮马井巷小学)郦紫萱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徐敏月 摄影 邵丰年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