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回望百廿风华 薪火永续延绵
发布时间:2023-11-13 10:34:59

保护文化资源

助力文物管理与保藏

斯文在兹!

著名篆刻书画家、西泠印社前副社长钱君匋曾这样高度评价西泠印社藏品:“一个民间学术社团,在百年里历经坎坷尚能收藏如此丰富,实非易事,真不知该如何感谢曾为收集、珍藏这些作品而付出千辛万苦的历代先贤,尤其是西泠印社历代同仁。”西泠印社的文物资源丰富,多年来,该社多措并举,不断加强落实文物安全保护责任、不断筑牢文物安全防线。西泠印社社委会文物管理处自成立以来即以文物保护为基本职责,积极发挥管理优势,拓展优质文化资源,在文化推广、文物保护、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学术研究等领域协同推进,助力西泠印社文物管理与保藏工作平稳运行。

西泠印社文物管理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不可移动文物不断修缮维护,可移动文物系列收藏品种不断拓展。2021年,西泠印社启动了为期一年的“西泠印社孤山保护提升工程”,对社址整体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社址安全,巩固历史成果。西泠印社可移动文物收藏,可归纳为“自西泠印社创立之日,其所有从业人员皆对印社事务各有承担,各尽义务,而不取任何报酬,甚至‘举舍于社而不私’的爱社如家奉献精神”。西泠印社正是在先辈们这种“举舍于社而不私”和严谨治学之风的引导下走过百余年。仅近五年,就新增捐赠藏品2800余件,堪称历史性大发展。

接续文脉

完善社团管理制度建设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1913年,西泠印社同仁在孤山正式举行第一次社员大会,这次社员大会确定了“西泠印社”的名称,补立了《西泠印社成立启》,提出了相当严谨的《社约》作为社团组织建设和开展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近年来,在西泠印社党委的领导下,西泠印社社团管理在艺术创作与展览、社团职能转变、社团服务水平、创新实践活动、规范社务运作与学习教育、打造学术精品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在制度建设上,西泠印社先后制定完善了《新社员发展工作实施细则》《西泠印社艺术展赛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西泠印社学术论文评审工作实施细则》等,通过建章立制、搭建平台、创新服务等一系列举措,成为传统社团顺应时代发展的成功实践案例。

西泠印社百廿年历程,不断践行着先辈们“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宗旨,西泠印社因其藏品的史学性及专业性,拥有其他学术团体无可替代的学术地位。西泠印社人的接续守护,印文化的深入发展,奠定着西泠印社的坚实基础。随着各项制度与活动的不断完善和开展,西泠印社也必将在新时代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打破“只可远观不可近玩”的观念,走进孤山、探访孤山、问道孤山,体验刻刀与玉石的激烈碰撞,感悟前辈先贤的坚守精神,成为百廿印社的新生代粉丝。在孤山社址畅游的身影与高低交错的院落景致交相辉映,成了西湖北麓的别样风景。印社从孤山社址走向世界,从印章的方寸之间走向更加广阔天地,这个百廿文化团体通过薪火传承、拓展创新而永葆青春。

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振英声于百世。百廿西泠,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澎湃恢弘的文化气象,这是一个民族矢志复兴的精神图景。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夏琳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