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结节不重视随访 2年时间8毫米长到3厘米,肺癌中期
前段时间,30岁的沈女士一脸焦虑走进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胸外科叶波主任医师门诊, “医生,你还是给我做手术吧,我快撑不住了。”
沈女士一年多前单位体检查出5毫米磨玻璃结节,她第一时间找到叶波就诊。仔细看了片子后,叶波认为这个结节目前属于低风险结节,可以继续随访。
但沈女士并没有因此安心,接下去的一年,担心肺癌的她茶饭不思,心理压力很大,不停做CT,到各家医院找不同专家问诊。前段时间,她再次找到叶波复查,虽然叶波认为还可以继续随访,但她坚决要求手术。
考虑到焦虑已经严重影响她的工作和生活,综合诉求,叶波为她进行了肺结节手术,病理结果提示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虽然病理是癌前病变,但这类结节大多是稳定的,并且在定期复查和严密监控下,可以继续观察。哪怕是微创手术,毕竟也会伤及元气。”
叶波表示, 随着CT检查越来越多被纳入常规体检,肺结节的检出率接近70%-80%,这其中,只有10%需要医疗干预、定期观察,而这里头只有2%-3%需要手术治疗。
在门诊,叶波遇到的患者经常两极分化,“要么过于重视,要么太无所谓。”
68岁的老胡,去社区检查心血管毛病,顺便做了个胸部CT,查出肺部有个8毫米大的混合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高,找到叶波进一步就诊。叶波认为这是个高风险结节,建议3-6个月随访。
老胡觉得自己没啥症状,一直没随访。等到再次来就诊时已过去2年,8毫米的结节长到了3厘米。叶波马上为他做了肺叶切除手术,切除范围大,还损失了一些肺功能。术后病理提示为肺癌中期,术后需要化疗。“肺结节随访,遵医嘱很重要。如果这个患者当时定期随访,治疗策略就会不一样,可能在肺癌早期就能完成治疗。”
叶波提到,根据肺结节诊治专家共识,目前不建议第一次发现肺结节后马上手术,最好到专科就诊,做一次相对全面的检查,医生会根据结节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等特点,结合患者的高危因素,制定适合的随访和治疗策略。
“我们建议45岁以上人群,每年定期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因为随着仪器精度的提高,肺结节是很容易被检出的。尽早检出,医生就可以根据结节情况来制定随访策略。”
说到这,叶波想到了一对60多岁的肺癌夫妻。最先找叶波就诊的是妻子汪女士,体检发现1.3厘米大小混合磨玻璃结节,考虑到是首次发现,建议先观察3个月。3个月后综合评估,汪女士符合手术指征,术后病理提示早期肺癌,不需要化疗。
术后复查时,汪女士帮老公钱先生也预约了胸部CT,没想到,没有任何症状的钱先生左肺查出一个5厘米大的肿块,术后病理提示为肺癌晚期,已经出现纵隔转移、骨转移,术后还需进行放化疗及免疫治疗。
在和夫妻二人聊天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在外省海边城市乡下买了套房休养,简单装修一下很快就住进去了,或许那时已埋下病根。而此前,钱先生没做过胸部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