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谈性色变到自我接纳 青春期教育方式悄悄在变化
发布时间:2023-11-16 06:51:00

近日,半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刚结束为期一周的“向日葵青春健康宣传周”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由于明德校区的合并,这个学校坚持了五六年的“传统节目”今年有了更广大的受众。

“家长也一年比一年积极。”半山校区心理站长施晓斐老师发现,这次“青春期孩子焦虑的易感区”主题培训讲座中,家长提问特别踊跃。

家长们的改变说明青春期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以前,青春期教育只是作为心理教育的一部分,一节课就能解决,现在大家的接纳度越来越高,孩子、家长、老师都在不断学习。”

从羞涩回避到主动出击

“讲到‘大姨妈’,好多学生捂住耳朵,羞涩地说‘不听不听’。”回忆起多年前给学生讲性教育时的场面,施晓斐老师依然记忆犹新,那会儿学生的接纳度并不高,“现在学生是盼着上。”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女生小学五年级就来了例假,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这时候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态度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班主任,施老师在班里设置了一个“秘密角”,为孩子们准备了姨妈巾,以备不时之需,还利用心理课用自制道具为孩子们演示怎么使用姨妈巾。

“当时有个女生坐在后排,我讲完之后她就来跟我说,能不能把我手里的样品拿回去再好好看看,自己还不太会。”施老师倍感欣慰。

今年少先队提案活动中,还有六年级女生提出,建议在学校设立“温馨角”,放一些红糖姜茶、暖宝宝等。“这说明孩子们有这个意识了,还能主动出击,为自己考虑。”

分阶段向孩子普及性教育

人是怎么来的?作为家长你怎么回答孩子的这个问题?早年间有个“充话费送的”段子,让人听了哈哈一笑。

而要真正回答孩子的这个问题,必要的性教育少不了。

据施老师介绍,学校从一年级就开始普及性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设置了相应的内容,方便学生理解。

比如在低年级,就回答孩子“人是怎么来的”这一问题,通过动画视频让孩子明白自己是父母爱的结晶。中年级注重为孩子们讲的是人际交往。高年级则会关注生理变化,自我接纳等。

近些年来,学校的性教育也从一开始的分男女专场慢慢融合为通识课。

在今年的活动中,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站为家长孩子们精心设计了青春期相关的“五个一”系列宣传活动,其中之一便是让孩子做一份向日葵青春知识小报——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自主了解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并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自己编制“向日葵”心理健康小报,在班级中与同学交流分享相关知识,扩大青春期健康知识面。

“其实孩子会对很多东西好奇,家长一味地避讳不谈,反而越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不如给他一个渠道,已知的才可掌控。”施老师强调说,让孩子收集信息不是在网络上乱找,针对良莠不齐的知识,老师的引导和辅助会起到筛选作用,以提供孩子安全的知识。

孩子适当的对抗,家长应该高兴

小学高年级是青春期初期,有的家长反映亲子关系紧张起来。

施老师说,孩子适当程度的对抗,其实家长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是孩子长大的好的表现,这是他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有的孩子的这些意识在该起来的时候没有起来,反而会不利于他性格的成长,长大后面对社会竞争很不适应。”

当然,如果对抗过于强烈,家长们就要反思,是不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因此家长也要多学多了解,降低自己的焦虑,理解这是孩子正常的反应,从而有相应的预判。”施老师的经验是,家长如果处理得好,有时候及时退一步,对孩子表现多一些接纳和宽容,相互理解,往往亲子之间不会有太大的矛盾。

施老师表示,目前的青春期教育不再是单一的学校层面发力,而是家、校、社、医协同合作。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通讯员 吴丽君 记者 夏莹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