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妈妈每天开车两小时陪女儿“打怪”寒假迎来多动症患儿就诊高峰
发布时间:2024-01-30 09:09:34

平均一个班可能有3个多动症孩子? 

寒假开始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迎来了多动症患儿的就诊高峰。儿童心理科主任周国岭主任医师介绍,在儿童心理科,多动症患儿就诊有两个高峰时段——期末考结束(连着寒暑假)和开学后不久。

“这两个时间节点其实很好理解,期末考结束,成绩不好,家长、老师开始找原因;开学后不久,孩子表现不好,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老师一向家长反映,家长们就急了。”

周国岭说,门诊中很大一部分患儿家长是在学校老师的建议下才带着孩子来就诊。“儿童多动症在学龄期高发,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进入真正较有规律的集体校园生活后,家长平常有意无意忽视的异常被明显衬托出来,才会意识到需要就诊。也许学龄前的孩子在家也只是被认为特别调皮好动一些,但是当和一群孩子有了对比,很容易就会发现区别。”

这两天,快报记者走进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儿童心理科病房,和多动症患儿的家长、治疗多动症的医生聊了聊。

浙江90后妈妈每天开车往返两小时

陪女儿的“打怪”之路

1月23日上午11点,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儿童心理科病房,南南刚做完听统训练,左手拿着冰激凌甜筒,右手拿着威化饼干,正在享受美食。吃得高兴时,一句“妈妈我爱你”,让妈妈秦女士心里很温暖,“我女儿情商是高的,很会哄人呢。”

秦女士,90后,女儿南南今年7岁,大大的眼睛,长得很水灵。当天下午,南南可以出院了,爸爸正在办理出院手续。

“前段时间孩子状态不是很好,我们就来复查住院,调整一下。”秦女士说。

第一次感觉到南南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是在她四岁时。“带她去上幼儿园,发现坐不住,随意走动,无法专注于某件事。和小朋友也不好好相处,经常因为多动而融入不了集体生活。”

那段时间,秦女士经常能接到老师的电话。“后来想想不对,我们就带孩子去看了医生,医生说孩子可能是有一些多动和行为上的问题,让我们回去带孩子多运动,尤其是提高平衡协调性方面的运动要多做。在家里也要给孩子严格制定一些规矩,让她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是不对的。”

但陆续干预了两年,南南的情况没有变好。

真正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是在南南读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时。“感觉和同龄小朋友拉开的距离越来越大。中班小朋友有很多事情其实可以自理,但我女儿吃饭脏兮兮,鞋子总是穿反,不听老师的话也不遵守规则,上课总打断老师说话。”

转眼到了幼儿园大班上半学期。有一天,老师找到秦女士,掏心窝地说:“孩子明年要读小学了,如果还是目前这种状态,可能没办法顺利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最好带她再去看看。”

秦女士有个邻居的儿子,和南南情况差不多,一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治疗。在她的介绍下,2022年初,秦女士带着南南来到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儿童心理科,到周国岭主任门诊就诊。

经过体格检查及其他系统检查,南南不存在器质性问题,但量表评估发现,她的多动/冲动、注意力缺陷、对立性三个指标都已明显超过正常值,结合病史和医生评估,南南符合多动症诊断标准,同时存在行为方面的异常。

“最开始是做听统训练。每天两次,上下午各一次,让孩子戴上耳机听经过特殊调制的音乐。”秦女士说,在音乐疗愈下,经过四个疗程、近一年的训练,南南的情况有所改善。

为了更好地巩固训练,南南开始接受感统训练和注意力训练,为了不耽误孩子上幼儿园,2023年上半年,秦女士带着南南开启“双城记”,全职陪伴孩子“打怪”。

秦女士家距离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往返需开车约两小时。每天一早,秦女士便带着南南开车赶到医院。做完训练项目,再马不停蹄往家赶,“幼儿园的老师非常照顾孩子,让我们尽量在午睡前把孩子送进去,这样不影响其他小朋友午休,孩子也至少能上半天幼儿园,不脱离集体。这就需要我把时间卡得很准。”

感统训练一周要做四次,南南前后一共做了80次,再加上穿插进行的个体化训练、可视音乐训练、团体注意力训练营……这样的双城往返,秦女士带着南南坚持了半年。

南南的变化,让这份坚持没有白费。“坐得住了,和小朋友的相处变融洽了,几乎不再接到幼儿园老师打来的电话。”

秦女士说,曾经的她,喜欢穿漂亮衣服、喜欢旅游、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南南生病后,她收起锋芒,全职在家,努力担起“妈妈”的责任。

“刚听到诊断多动症时自己都蒙了,这个病听都没听过。”从排斥到慢慢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秦女士花了2年时间。

“多动症孩子有时做出来的事情很难不让人生气和崩溃。”秦女士说,“比如上课时她突然就一个人自顾自走出去,完全不顾老师;比如突然抢小朋友的零食,扔到地上踩碎再捡起来吃,怎么都不听劝;去逛商场没满足她的要求,突然倒地打滚,周围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

起初,秦女士会觉得很丢脸,但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开始慢慢接纳,“孩子的行为自己控制不了,家人要陪着她一起去面对,倾注所有的关心和爱。”

今年9月,南南就要上小学了。前段时间,秦女士为南南报了幼小衔接班,希望她能提前适应小学生活。

秦女士的内心一直有个心愿:不做陪读妈妈,南南能独立上学。“对于学习成绩我们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她过得开心,也尽量不给老师和同学添麻烦。”

南南还是会有情绪状态不好的时候,训练和治疗还在继续。为了能更好地步入小学,最近,秦女士和医生沟通后,决定给南南加上药物治疗。“药物多多少少都有副作用,我们都知道,但为了孩子上学后有更好的状态,我们不得不下这个狠心。”

“这是一条漫长的康复之路。我们会陪着孩子一直走下去。”秦女士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金晶 张慧丽 通讯员 李彬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