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吗?
乳房是最“温柔”的器官
它从不会用剧烈疼痛吓唬你
可一旦出现明显症状
大部分都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期!
一个个令人心痛的病例故事背后
都藏着一个被忽视的真相:
「乳房健康」
需要的不是“偶然的幸运”
而是“主动地在意”
在乳房问题上
宁可“小题大做”
乳房的“沉默哲学”:它不会突然崩溃,但会悄悄预警。早期乳腺癌可能只是一粒黄豆大小的无痛硬块,或是乳头渗出的一滴棕黄色液体。而这些细微变化,只有真正关注身体的人才能捕捉到。
临床发现,大多数女性都是等到出现乳房疼痛或者明显的肿块时才去就诊,这时治愈的机会只剩下一半不到。还有很多女性因为缺乏正确的认知,遇到乳房胀痛、肿块,不知道要不要去医院看看;没去过或很少去做乳腺检查,等到发现问题已经晚了;知道乳房健康很重要,想做些什么,却不知道该怎么做。以上种种,让她们在乳腺就医上犹豫不决,小病拖成大病。
数据显示:早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患者不足30%。但我国约60%的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期——不是现代医学不够强,而是我们常常忘记给身体一个“被看见”的机会。
只需3步
教你学会乳房自检
青春期以后,建议每月认真检查一次自己的乳房,检查时间选在每次月经结束后3—7天。无月经者,每月找固定一天检查。浴室是最佳检查室。
1、看
站在镜前,双手叉腰、再举过头顶,观察乳房轮廓是否流畅,皮肤有无“酒窝样”凹陷;
2、触
用指腹(提醒:不要用指尖!)以画圈方式轻抚乳房,别忘了锁骨和腋窝——这里藏着淋巴的“哨兵”;
3、记
发现某个部位总比其他地方厚?别慌,这可能是天生结构,但需要记录下来,与下次检查对比。
筛查
是最有效的防线
20岁以上:每年1次乳腺超声,像给青春存一份保险;
40岁以上:超声+钼靶“双检套餐”,让钙化灶无所遁形;
高危人群(家族史/长期口服避孕药/未哺乳):建议将筛查年龄提前,必要时加做MRI。
出现这些异常情况
要警惕
胀痛:月经前胀痛多与激素波动有关,但持续性疼痛要警惕;
溢液:单侧乳头溢出红色或透明液体,可能是导管内肿瘤的“求救信号”;
皮肤变化:像橘子皮般的毛孔凹陷(橘皮征),或是乳头突然内陷,请立即就医。
比疾病更可怕的
其实是“错误的认知”
乳腺增生迟早会癌变?
真相:90%的增生只是激素周期性变化的“情绪日记”,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非典型增生”——但这也需要专业病理诊断,而非自我揣测。
切了肿块就万事大吉了?
真相:一位患者切除乳腺纤维瘤后十年未复查,再就诊时已是晚期癌。定期随访才是对治疗最好的尊重。
保健品能护乳腺?
警惕!某些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如雪蛤、蜂王浆等)可能成为乳腺的“甜蜜毒药”。真正的保养,是均衡饮食与规律作息。
如何守护乳房健康
01、吃出“抗病力”
少一点:炸鸡、奶茶(高脂肪促进雌激素合成);
多一点:西兰花、紫甘蓝(含抗癌物质萝卜硫素);
加一勺:亚麻籽(富含木脂素,调节雌激素代谢)。
02、动出“保护罩”
每周3次快走或跳舞,让身体微微出汗。运动能让乳腺癌风险降低25%,还能甩掉焦虑,收获快乐荷尔蒙!
03、睡出“修复力”
熬夜追剧时,你的乳腺细胞也在“加班”:睡眠不足会导致褪黑素减少,而它是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守夜人”。
供稿: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 胡孝渠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