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下午,在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由该馆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民俗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粟黍之源文明曙光——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精品文物展》开幕。
西辽河流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这里孕育了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六种考古学文化,初步建立起了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的文化序列。
西辽河地区的远古先民对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这里不仅是世界旱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中国“玉”文化的发源地。兴隆洼文化的玉器开创了中国史前时期雕琢和使用玉器的先河。
距今8000—5000年前,西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跨湖桥文化、良渚文化,虽然呈现出不同的文化面貌,但不乏许多共同之处。两地均发展出了发达的石器、陶器和玉器文化。这一南一北如同两条平行流淌的历史长河,各自孕育了独特的文明之花,同时也映照出人类早期社会的共同面貌。
此次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和红山民俗博物馆共同举办该展,旨在展示我国新石器时期文化发展历程的多样性,加强南北史前文化的交流互鉴,进一步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据了解,本次展览展出文物184件(套),分“西辽河流域考古学文化”“辽河源的文明印记”“交流互动汇聚融合”三个篇章,为观众呈现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能够让南方的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北方的史前文化,激发大家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思考与探索,提升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幕式后,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原馆长田彦国作了《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与中华五千年文明之路》主题讲座,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提升观展体验。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28日,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往免费观展。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