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餐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但错误的饮食习惯
可能是藏在碗筷间的健康刺客
正在为肿瘤埋下伏笔
如何才能守住舌尖上的抗癌防线?
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结直肠癌:怕吃得太“富贵”
研究表明高脂饮食、过多红肉、加工肉类(如香肠、培根、熏肉、腌肉等),以及酒精摄入是结直肠癌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饮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餐桌上蔬菜粗粮减少,肉类占比大幅增加,成为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迅速攀升的重要原因。
防癌建议:少红肉、多纤维,戒烟酒。
●增加膳食纤维,减少高脂高肉饮食。
蔬菜、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同时,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控制红肉及加工肉类的食用量,避免过量能量堆积,刺激肠道炎症。
● 戒烟限酒,减少肠道炎症。
吸烟和饮酒会刺激肠道黏膜,增加慢性炎症和癌变风险。戒烟戒酒,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均衡膳食,多吃“抗癌食物”。
许多天然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具有防癌作用。
例如:大蒜、韭菜、葱(含硫醚,抑制致癌物),柑橘类水果(含萜类化合物,抗氧化),葡萄、草莓、苹果(含植物酚,抗突变),胡萝卜、红薯(含胡萝卜素,保护细胞)。
02
肝癌:怕霉变食物
黄曲霉毒素——一种离我们日常生活非常近的肝脏“杀手”。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一类致癌物。
发霉的食物,特别是霉变的粮食、花生及制品里,往往就含有这种致命的毒素。而且黄曲霉毒素耐高温,常规烹饪温度无法使其分解。
防癌建议:当食物出现以下特征时,直接丢弃。
●变黑、发苦的花生,小作坊的劣质“土花生油”;
●失去光泽、香味、黏性的陈米;
●发苦、变味的坚果;
●长时间泡发的木耳。
另外,发霉的筷子、案板要及时更换。
03
食管癌:怕吃得太烫、太硬、太咸
● 太烫:65℃以上饮食会“烫伤”食管。
食管黏膜正常耐受温度为40℃~50℃,如果超过65℃可能损伤食管黏膜、引发溃烂等问题。
虽然,黏膜皮有自我修复功能,但长期反复刺激会让黏膜产生损伤,进而诱发癌症。
● 太硬:粗糙食物像“砂纸”摩擦食管。
未充分咀嚼的硬质食物(如锅巴、粗粮饼)会造成机械性损伤。反复划伤→慢性炎症→黏膜癌变。
● 太咸:腌制食品=亚硝酸盐“炸弹”。
咸菜、腊肉等腌制食物含大量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胃酸=强致癌物亚硝胺,会增加食管癌的发生风险。
防癌建议:改变饮食习惯。
●食物温度≤40℃(晾至不烫手再吃)。
●硬质食物充分咀嚼。
●用新鲜食材代替腌制品。
●高危人群定期胃镜检查。
除了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外
保持健康体重和严格限酒同样重要
如何判断体重是否超标?
合理体重是指BMI在18.5-23.9范围内。BMI=体重(kg)÷身高(m)²;BMI≥24为超重,BMI≤18.5为消瘦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明确将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
研究证实,患癌风险会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饮酒后容易脸红的人群,由于其肝脏中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导致致癌物质乙醛在体内大量蓄积,无法及时排出代谢,从而大大增加了细胞癌变的风险。
本期指导:杭州市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 营养师 陈佳慧
供稿:杭州市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