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芋枚 浙大儿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儿童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儿科学组秘书;浙江省微生物学会青年委员。 专业方向:擅长小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包括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尤其对百日咳、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感染性腹泻、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腺病毒感染等疾病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笔述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 米芋枚副主任医师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不仅影响成年人,也对儿童构成威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19世纪时,结核病被称为“白色浪漫病”,因其常被描绘为一种优雅而悲剧性的疾病,许多艺术作品中展现了因结核病而消瘦的美丽形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儿童感染结核病,其中约有2.5万例发展为肺结核。儿童肺结核的流行情况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经济状况、营养状况和卫生条件。经济贫困地区的儿童更易感染,营养不良会显著降低免疫力,而拥挤的居住环境和缺乏卫生设施则增加了传播风险。非洲和亚洲是儿童肺结核的高发地区,这些地区医疗条件较差,营养不良和HIV感染率高,导致儿童更易感染。
近年来,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得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耐药性检测更加高效。虽然我国的结核病患病率有了明显下降,但由于耐药性和社会经济因素,儿童肺结核的发病率在某些地区依然较高。
3岁女孩
反复发热、咳嗽半个月
原来是被爷爷
传染了结核病
我们接诊过一位3岁的女孩,她因为反复发热、咳嗽半个月,到医院检查。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炎,但抗生素治疗后效果不佳,孩子的状态也越来越差。
爸妈带着她来到浙大儿院,我们CT检查发现她的肺部有不少钙化病灶,经过免疫实验和气管镜等进一步检查,发现孩子的气管里有很多结核杆菌,确诊为儿童结核病。
询问病史发现,女孩的爸妈都没有这种病,那孩子是怎么得病的呢?原来,孩子的爷爷有结核病史,但没有规范治疗随访,孩子长期和爷爷生活在一起,很有可能就是在日常接触中感染了。
之后的常规排查中,我们发现孩子还患有结核性脑膜脑炎,只是还没有表现出相关症状。好在经过半年的治疗,孩子的病情得以缓解,原本瘦小的身体也逐渐茁壮,身高、体重都有明显增长,目前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定期在门诊随访。
有这些症状
要警惕结核病可能
许多儿童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并没有明显症状,这种状态称为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虽然这些儿童没有传染性,但潜伏感染可能在将来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因此识别潜伏性结核感染至关重要。
活动性结核病可影响身体的多个器官,最常见的为肺结核。其他形式包括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肠结核、肾结核等。
对家长来说,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症状,就要警惕结核病可能,及时到医院就诊排查:
全身表现:包括发热(低热或间歇性高热,持续时间较长),夜间盗汗,乏力和疲倦,体重减轻或生长缓慢(短期内体重明显减轻,或者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身高体重不达标)。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持续超过两周,气喘,胸痛,咯血(痰中带血,严重时可出现大咯血)。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部位。
颅内结核:可能出现头痛、呕吐、精神状态改变、颈部僵硬等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呕吐、腹痛等。
泌尿系结核:症状包括尿频、尿急、血尿和腰痛等。
骨关节结核:受累部位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皮肤结核:表现为皮肤溃疡、结节或斑块。
这些手段帮助确诊结核病
如果医生怀疑儿童可能感染结核,将进行一系列检查以明确诊断。常见的诊断手段包括:
影像学检查,如X线胸片、B超、胸部CT检查、磁共振成像等;
病原学检查,如结核菌涂片、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免疫学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PPD)、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
分子生物学检查,如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耐药基因检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结核病的检测和治疗技术手段已显著提升。通过规范的治疗,儿童能够恢复健康。关键在于及时发现,避免病情加重并引发家庭和学校内的传播。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