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火旺”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有网友贴切地形容:情绪与身体的双重内耗,不仅人容易急躁,而且身体也更爱上火。然而,从中医角度来看,肝火旺并非字面所体现的“火气过旺”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更为深层次的失衡——肝阴亏损,如同一棵大树因缺水而日渐枯槁。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治未病中心叶菁副主任医师表示,中医理论中,五脏六腑与五行相对应,肝属木,象征着生长、升发之力。春天万物复苏,树木得雨露滋润而枝繁叶茂,人的肝脏亦需足够的“雨露”,即肝阴与肝血的滋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但现代人熬夜加班几乎成了常态,焦虑情绪如影随形,饮食依赖油腻、重口味、营养失衡的外卖,久而久之会让肝脏失去滋养,变得脆弱不堪。
口干口苦、多梦易醒、脾气暴躁
32岁职场女性“上火”了!
32岁的林女士(化名)从事互联网行业,日常工作压力大,熬夜加班已是家常便饭。今年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她逐渐出现了一系列不适症状:晨起口干口苦明显,咽喉像含了团棉花般黏腻;两胁时常隐隐作痛,情绪也变得异常烦躁,一点小事就容易发火,甚至与同事沟通时也控制不住脾气。不仅如此,晚上难以入睡,即使睡着也多梦易醒,白天工作时注意力无法集中,还伴有头晕目眩的情况。更让她苦恼的是,原本光滑洁白的脸上突然冒出许多痘痘,皮肤也因此变得暗沉无光。
起初,林女士以为是工作压力导致的普通不适,并未在意。直到症状持续加重,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她才来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治未病中心叶菁副主任医师的门诊处就诊。叶菁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发现,林女士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有力,结合症状判断为典型的春季肝火旺证型。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药调理与生活方式干预,林女士的症状才逐渐得到缓解。
“一般来说,中医所说的‘火’指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肝火旺就是肝的阳气亢盛表现出来的热象,多因七情过度、肝郁化热、肝阳化火或肝经蕴热所致。”叶菁表示,肝火是肝阳的表现形式,如果肝火旺会导致身体上部有热,也就是所谓的肝火上炎,常表现为头晕、头痛、面红、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失眠、多梦、易怒、烦躁等,甚至晕厥、呕血等症状。
值得一提是,肝火旺也分为虚实两种,调理方法也不一样。其中“实火”是由于肝主疏泄的功能被破坏,肝气郁结进而化火,多有情志上的症状,如脾气暴躁易怒。中医认为实火可泻,这种情况应以清肝火为主。考虑到心为肝之子,心肝火旺常常共同发生,可适当配合清心火的药物以及心理疏导等疗法。
“而虚火多由肝肾阴虚所致。由于肝肾同在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不足即肝肾阴虚时,肝肾所藏的火就会不安分,出现眼干眼涩、手脚心发热、低烧、心烦、盗汗等症状。因此,虚火的治疗不能一味地使用苦寒药清火,而是要滋养肝肾之阴,如临床常用的枸杞子、黑芝麻等药物。”叶菁说。
肝火旺的背后,是一种阴阳“失衡”
把握这几点,及时“润养”身体
叶菁强调,中医认为,当肝阴肝血亏虚无法制约阳气时,就会导致阳气相对亢盛。此时若盲目使用寒凉药物,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进一步损伤阳气,加剧肝阴消耗。所以,真正的养肝不在于急功近利地“灭火”,而在于细水长流地润养。
调整作息,保证睡眠充足。夜晚是肝脏修复与再生的关键时期,建议每晚11点前入睡,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肝脏得以充分休息和恢复。
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保持乐观的心态,通过冥想、瑜伽、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有助于肝气舒畅,减少肝阴消耗。
均衡饮食,注重滋阴润燥。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食物,多吃些甘甜的饮食。因为五味对应五脏,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如果吃太多酸味食物,会让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进而克制脾土,损伤脾胃之气。所以,春季要多吃甘甜食物来补益脾气。而从“治未病”的角度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成的源头,脾胃功能强健,身体自然就健康。
适度运动,促进气血流通。选择柔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既能增强体质,又能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肝气的疏泄和肝血的充盈。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适度即可,切忌大汗淋漓。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