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习惯正在“喂大”癌细胞!
发布时间:2025-04-30 10:59:11

浙江肿瘤营养学专家姚庆华: 预防肿瘤,多吃“抗炎”食物

癌症已经成为全球年轻人死亡的第四大原因。互联网时代,多位年轻的网红和名人罹患癌症,使得癌症年轻化这一话题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它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有着确凿的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2023年《英国医学杂志肿瘤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1990年至2019年间,全球早发性癌症(50岁以下人群的癌症)的确诊率和死亡率分别上升了79%和28%。

一篇发表在《柳叶刀》子刊《Lancet Oncology》的研究就表明,2019年,全球年轻人新发癌症病例高达119万例,有39.6万人因癌症去世。

同样,杭州最新癌谱数据显示,杭州市全部癌症的年龄别发病率在0-34岁年龄段时处于较低水平,35岁后快速上升。

“在过去,癌症常常被认为是老年病,但三十年来,癌症年轻化正在成为一个热点公共卫生问题。”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副院长、肿瘤营养学专家姚庆华教授指出,所谓癌症年轻化是指癌症的确诊年龄不断提前和癌症群体中年轻患者(15-39岁)的比例在不断增加。

“一位来自淳安的直肠癌患者,小李姑娘,确诊的时候还不到30岁。”姚庆华教授说,最初小李只是发现大便的次数增多,伴有明显肛门坠胀感,在某医院门诊后,只是按照肠炎治疗。

“拖了有大半年,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才去做了肠镜,发现是直肠癌。如果能重视体检,定期做胃肠内镜检查,很有可能不会发展到癌变。”姚庆华教授惋惜地说,大多数肠癌是从肠息肉(腺瘤型息肉)逐渐发展而来,从息肉到癌变需要经过5-10年。但早期息肉症状较少,很难发现,要揪出“祸根”,关键在于定期检查。

青年人预防肿瘤,要重视“炎—癌”转化风险

“大量的医学研究发现,炎症尤其是慢性炎症,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当一部分的癌症是由炎症引发而来的。”姚庆华强调,在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恶性转化的过程中,癌前病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持续性细胞炎化则是“正常细胞—癌前病变—肿瘤细胞”过程的加速器。

一些慢性炎症的长期存在也会导致我们患癌的风险增加。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就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乙肝患者如果长期不规范化治疗也容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而在中医看来,“上火”与炎症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上火”通常与体内的热邪有关,可能表现为口干舌燥、牙龈肿痛、咽喉疼痛等症状。

从疾病治疗到主动健康

多吃“抗炎食物” 少吃“上火食物”

民以食为天。年轻人预防癌症首先可以改变的是饮食结构。作为肿瘤营养学专家,姚庆华教授提出建议:“预防癌症,多吃‘抗炎食物’,平时可以多选择摄入一些全谷物、不饱和脂肪、蔬菜、水果、茶以及优质蛋白质(鱼、家禽、鸡蛋、瘦红肉、低脂乳制品、大豆食品、坚果)等。而高盐、高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反式脂肪酸都是促炎食物,要尽量少摄入。”

在中医看来,也要少吃一些容易“上火”的食物,特别是要避免一些特殊的食材加工方式。 “比如羊肉是热性物质,经过烧烤、火锅等烹饪方式,可以说是‘火上加火’,常吃容易上火,从而引发炎症。”

“此外,情绪过激、熬夜、工作压力大,都是当下年轻人‘上火’的诱因。”姚庆华教授说,用现代医学的话说就是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患癌风险。

如何应对?中医养生学建议,少吃过甜、过肥、重油重盐的食物,减轻脾胃的负担;不能“五志过极”,指人的“怒、喜、思、悲、恐”五种情绪不能过度,“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是引发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睡眠,还可以打太极拳、八段锦来进行劳逸结合;要注意顺应四时气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冬藏为例,指不要在冬日做过多的室外活动,让身体休养生息。

“青年朋友们工作忙、生活压力大,缺少运动时间、常常要熬夜,但与健康相比,什么理由都不是借口。”姚庆华教授语重心长地说,“每当看到年纪轻轻的患者不幸罹患癌症,我的心总是被揪起来,总是想尽办法去努力帮助他们。”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动起来、改变饮食结构、控制体重、尽量早睡!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能逐步做到的。”姚庆华教授说,最好能学会自己做饭,减少点外卖的频率。

姚庆华教授分享了自己快节奏下的早餐“秘籍”:“如果来不及做早餐,建议可以在办公室买一个煮蛋器,早餐一个鸡蛋、一个玉米或者紫薯,配点热牛奶,要比吃煎饺、烧饼、油条健康得多。”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金晶 通讯员 孙金铭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