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24日,江苏无锡,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上,某品牌人形机器人表演足球定点射门。
2025年2月12日,杭州文三数字生活街区0101PARK ,为庆祝元宵佳节的游园灯会,管委会请来宇树机器人表演川剧变脸。
2025年3月7日,山东泰山景区,泰山文旅物业用杭州宇树科技的机器狗驮运物品。
2025年3月8 日,杭州市西湖区森林消防队员演练与机器狗配合扑灭山火。
2024年8月22日,北京,国产手术机器人术锐演示剥鹌鹑蛋,展示其精密的操控能力。
2025年2月8日,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云深处四足机器狗背负扩音器在机场围界巡检、驱鸟。
4月19日,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开跑,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机器人马拉松。
机器人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病房,机器狗“傲天”温柔地安抚好小朋友,走回儿科休息站为自己充电;险峻的泰山上,来自杭州的B2四足机器狗驮着重物,穿梭于崎岖陡峭的石阶上……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感慨,机器人就在身边,触手可及。
但机器人离我们又很遥远。试想一台售价超过60万元的人形机器人,却不能包揽买菜、做饭、打扫房间这些基础工作,而是每个功能都需要一台专门的机器人,那将是普通家庭无力承受之重。
还有董宇辉在宇树科技被机器人踩出表情包、北京亦庄马拉松机器人集体翻车等“出糗”画面,也提醒人们回归冷静——技术尚未成熟,却已站在爆发前夜。
在全国机器人产业版图中,杭州以“六小龙”为先锋,凭借数据资源、开放场景、软硬结合等组合拳闯出一片天地,但也要清醒审视短板谋划破局。
机器人租赁订单爆满、格斗大赛引发关注,说明碎片化场景需求倒逼技术迭代;商场用机器人暖场、医院寻求异形药品抓取方案,这些接地气的应用虽未形成规模,却如星火点燃创新热情。
但对比北京的科研深度、深圳的制造规模、苏州与常州的产业成熟度,杭州需警惕“软件优势未达顶尖、硬件基础不够扎实”的风险,避免陷入“两头强中间弱”的夹层困境。
因此,杭州需进一步打好“组合拳”:政策聚焦,从“普惠扶持”转向“精准攻坚”,如设立核心部件专项基金,打通“技术中试-场景验证-量产”链条;科研提效,强化浙大、西湖大学等高校与企业的深度联动;产业链补短,巩固机器视觉、灵巧手优势,同时在高端芯片、精密轴承等薄弱环节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创投纠偏,引导资本从“概念炒作”回归“价值投资”,避免重蹈互联网泡沫覆辙。
杭州的智慧,在于既抓住机器人扭秧歌、格斗大赛等流量风口激活市场,又深谙“硬核技术才是终极竞争力”。当政策红利、场景创新与技术深耕形成共振,机器人走进家庭、重塑生活的未来或将加速到来。说到底,关键还在于能否守住“长期主义”的初心——毕竟,科技产业的竞争,从来都是战略与耐力的比拼。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