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岁的小李平时喜欢“宅”在家,前不久,他突然心血来潮来到健身房,铆足劲做了一个多小时的深蹲训练。运动过后,小李感到大腿肌肉疼痛酸胀、乏力,但他认为是运动后正常的“酸爽”,也没多想。
次日起床,糟糕的情况发生了:双腿酸痛得越发厉害,且伴有肿胀,连走路都困难了;更可怕的是,解出的小便就像“酱油”。
在家人陪伴下,他来到我们医院。根据剧烈运动的情况,急诊医生立即安排他做了相关检查。血液生化检验结果提示:肌酸激酶>100000U/L(正常范围50-310U/L),高出正常值上限322倍多!再结合尿常规提示有明显的隐血和尿蛋白,急诊医生给出了“横纹肌溶解”的诊断。
“横纹肌溶解症”并不是真的肌肉溶解了,是过量运动、高热、药物等原因导致的肌肉细胞受损,细胞膜破裂使得细胞内的肌红蛋白、酶和其他物质泄漏到血液中,引起内环境紊乱、急性肾衰竭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经过急诊初步处理后,医院肾内科将小李收入病区。经过一周的规范治疗,他的肌肉疼痛得到缓解,肌酸激酶、肾功能等指标均恢复正常后顺利出了院。
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是诱发“横纹肌溶解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像小李这样因健身太猛导致肌肉溶解的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多发于20-30岁的青年。加上高温天气下,身体散热难,肌肉更容易出问题。另外,某些药物(如他汀类降脂药等)、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成为该病的诱因。
因此,预防“横纹肌溶解症”,我建议——
1.忌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锻炼,应注意保持通风,避免高温下持续作业,一旦中暑及时降温处理。
2.放慢运动节奏,适度锻炼,按自身身体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难度,避免长时间进行高强度运动,别让“健身”变“伤身”。
3.基础疾病患者要定期体检,时刻关注身体状况,遵医嘱用药。若服用了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物,则需要定期到医院监测相关生化指标。
4.避免酗酒,防止意外。
5.避免外伤压迫。一旦发生压迫,应及时呼救,由医务人员进行处理。
6.如果出现乏力、肌肉酸痛、尿色改变、尿量减少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陈国对 杭州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