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28岁的上班族刘小姐(化名)前往宁海县第二医院中医科就诊:“医生,最近荔枝上市了,我一贪嘴连吃了三斤荔枝,然后就开始嗓子疼,嘴巴还起泡了!”
接诊的主任医师陈芳发现她舌红苔少、脉细数,喉部充血明显。“您这是阴虚体质又过食温性荔枝,导致虚火上炎了。”陈医师解释道,随即开出“荔枝壳煮水”的调理方,并叮嘱其调整食用方法。刘女士依方调理后,咽痛症状明显缓解。
荧屏上,《长安的荔枝》正上演快马加鞭的励志故事;现实中,鲜嫩多汁的荔枝也已成为时下水果界“顶流”。
当荔枝红遍热搜时,总伴随着“吃完嗓子冒火”“会长痘”的声音。这让古人都趋之若鹜的水果,难道真的自带“火气”,让人不敢多吃?
其实不然,问题的核心在于荔枝的温性!这份温热之力对于体寒者是滋养,但对于体质偏热或阴虚者,过量食用便如同“火上浇油”,导致虚火上炎,引发燥热不适。
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明载:“荔枝,炎方之果,气味纯阳”。其性温,味甘酸,归心、脾、肝三经,天生自带温煦助阳之气(中医称“得离火之力”)。这份温热之性赋予了荔枝:
1.温中散寒、止痛止泻
堪称顽固性呃逆(打嗝不止)及五更泻(晨起腹泻)的食疗佳品。
2.补益气血、健脑益智
《食疗本草》称其“通神益智”。
3.开胃益脾、促进食欲
在炎炎夏日也能唤醒味蕾。
也正因如此,民间才有“荔枝上市,百果让位”的盛赞。
1.盐水浸渍法
剥好果肉后,浸泡淡盐水约10分钟。钠离子能中和果酸,有助于缓解其燥性,入口更清润。
2.果壳妙用——降火饮
吃完荔枝别扔壳!取洗净晒干的荔枝壳约1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15分钟。荔枝壳性偏凉,正可平衡果肉的温燥,煮出的水微香清爽,餐后小饮一杯,喉头舒畅。
3.巧配伍,享清凉
吃完荔枝后,搭配饮用菊花茶、金银花茶,或吃些山竹、西瓜等凉性水果,能有效中和温性,防止燥热积聚。
1.乌梅荔枝饮
组方:
荔枝肉7枚+乌梅3枚+清水500毫升
煎煮:
养生壶煎煮20分钟
功效:
乌梅酸敛生津,制约荔枝温性
适合人群:
出汗多、口干燥、虚烦失眠者
2.健脾荔枝粥
组方:
荔枝5枚+鲜山药30克+粳米50克
制法:
粳米煮至七分熟,入山药、荔枝续煮
功效:
山药健脾护胃,防荔枝滋腻伤脾
适合人群:
儿童消化不良、脾虚食少、术后/产后体质虚弱者调养
3.补虚荔枝鸡汤
组方:
荔枝10枚+鸡肉200克+陈皮5克+生姜3片
炖法:
隔水清炖1小时
功效:
陈皮理气化滞,助运化兼防滋腻
适合人群:
产后体虚、气血两亏、冬季畏寒者
4.荔枝桂圆粥
组方:
荔枝5颗+桂圆10颗+粳米50克
制法:
荔枝去皮去核,桂圆去壳去核备用。粳米洗净加水煮至半熟,放入荔枝肉和桂圆肉,小火煮至粥稠
适合人群:
失眠多梦、心神不宁、健忘、气血不足者
这些人群谨慎吃荔枝:
1.糖尿病人群
遵医嘱,严格控制摄入量(建议单日≤3颗,量小分餐),食用前后密切监测血糖。
2.空腹党禁食
尤其儿童,空腹大量食用易诱发“荔枝病”(突发低血糖反应:头晕、冷汗、乏力等),应饭后食用为宜。
3.特殊体质者
阴虚火旺(如:手足心热、易怒、常生口疮痘痘)、体内有实热者(如:高烧、疮疡肿毒、风热感冒急性期)应忌食。
4.儿童应少食
儿童安全量:3—6岁≤4颗/天,6岁以上≤6颗/天。
5.开车族注意
因短时口腔发酵可能产生酒精气息,食用后建议漱口或休息片刻再开车,避免“假性酒驾”误会。
供稿:宁海县卫生健康局、宁海县第二医院党政综合办公室 王娇芳、王盈丹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