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近100万人因乙肝病毒(HBV)感染致死,而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人口比例在5%—6%,约为7500万人,占全球乙肝感染者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乙肝防控需要高度重视。
什么是乙肝?
乙肝是慢性乙型肝炎的简称,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根据症状分为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这种病毒在人体内存续期超过6个月时,会在肝脏细胞内复制繁殖,引发肝脏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坏死,对肝脏的损害是长期且严重的,病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可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或者可能因肝脏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
目前容易感染HBV的人群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体内没有抗体(医学称HBsAg、抗HBc、抗HBs三项全阴);还有一类是有特定风险因素人群(注射毒品经历、合并感染艾滋病病毒或丙肝病毒、家庭成员有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及未接种乙肝疫苗的糖尿病患者等)。
科学防治乙肝
01 接种疫苗
划重点,这是预防乙肝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我国自1992年起推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计划,要求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并按照“0、1、6个月”的程序完成全程免费接种。新生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阳转率可达97%—100%,且保护期限可达30年以上。
02阻断母婴传播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期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载量。同时,在婴儿出生后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03 注意血液安全
避免共用针具、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在进行输血、使用血液制品时,必须确保血液来源的安全,严格筛查乙肝病毒标志物,防止经血液传播乙肝。
04 安全性行为
提高安全意识,避免不洁性行为,做好防范措施,降低各种接触传播风险。
05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不熬夜,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避免酗酒,因为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降低肝脏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同时,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黄曲霉素,会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
乙肝并不可怕,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够避免或有效控制病情。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和方法,前提是身体适合接种疫苗。
目前,各个地方的接种门诊均可接种乙肝疫苗,需要的群众可以与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联系,他们会向疾控申请疫苗,便可开展接种工作。
供稿:松阳县卫生健康局、松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刘欢、松阳县望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毛朝英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