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茜 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
最鲜活的病例在临床,最实用的健康建议来自临床医生。浙医在线特别开设《医生有话说》专栏,邀请浙江省内各家医院各个科室的临床医生亲自撰文,解读当下健康热点,根据最近临床接诊的典型病例进行健康科普,对门诊中发现的患者在治疗或养生时出现的误区进行提醒,以及医生对某一疾病在治疗方面的思考、看法、研究等。
几天前的中午12点多,医院急诊送来一位28岁的小伙子,呈昏迷状态,已经测不出血压。他的前胸皮肤潮红,全身有皮疹。
家人说,小伙子整个上午一直好好的,没有一点不舒服。来医院的大半个小时前,叫了个外卖,还没吃完就觉得不舒服,然后浑身发皮疹,不久就晕过去了。家人又说,小伙子以前也有过饭后皮肤出红疹的情况。这次点的外卖荤素各有好几样,都是很普通的食材。
考虑过敏性休克的可能性大,医护团队积极为小伙子进行抗过敏等对症治疗。半个多小时后,他的血压上来了,人也慢慢苏醒,有了意识。又观察了几小时,当晚就离开了医院。
之前,也有一个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让我们记忆犹新。患者30多岁,1米7出头,在送到医院前,他心跳就停了一次,是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晚餐时,患者打开一罐朋友刚送来的饮料喝了几口,当时就说恶心,马上吐了,连同之前吃的饭菜。不到5分钟的时间,喊他名字他都迷迷糊糊答应不了了。
患者一直对牛奶过敏,且非常敏感。家人后来发现,朋友送的饮料虽然配料表中没牛奶,但标明有蛋白质成分。
急救车刚到的时候,患者甚至没有了呼吸和脉搏,急救医生足足做了5分钟的心肺复苏,他才恢复了自主心率。送到附近医院,又赶紧到我们这里,共花去一个多小时。对于进展迅速的过敏性休克来说,一个多小时足以致命,虽然他最终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严重后遗症。
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群。这是一种严重的全身多系统速发过敏反应,如不及时进行抗过敏治疗,甚至会造成死亡。
人体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与人的身体状况、免疫力等有很大关系。也有人疑惑,以前不过敏,现在怎么突然过敏了呢?这主要与免疫系统变化、环境暴露增加、年龄相关生理改变等多因素有关。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因内外因素动态调整,当对某些物质(如花粉、尘螨、食物等)敏感性升高或屏障功能受损时,就可能出现“迟发性过敏”。
预防过敏,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明确过敏原的前提下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有明确的食物过敏史,在点外卖或外出就餐时一定要留下明确备注或告知服务员,避免商家使用过敏食材。
不过,临床上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明确过敏原,比如第一个案例中的小伙子这样。也不排除小伙子有迟发性过敏的可能,也就是从前对某种物质不过敏,现在过敏的情况。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建议尽量记下出现过敏反应前吃过的食物,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尤其是发生休克时,应及时上医院。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