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酷暑遇头痛 警惕“夺命”可能
发布时间:2025-08-20 10:35:01

夏季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要做到这几点

每日商报讯 去海边挖沙赶海,在草原尝一口鲜奶,到古城里当半天小掌柜……暑假正值出游旺季,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奔赴各地赏景,40岁的李先生便是其中一员。可他没料到的是,全家在外欢游时,自己却被突如其来的头痛击倒,命悬一线。

烈日下畅玩一天后猛吹空调

男子头疼欲裂差点丢命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李先生趁着暑假携妻子与儿子来到杭州,感受江南独特风光。

行程第一天,一家人顶着烈日马不停蹄地穿梭在西湖、灵隐寺等景区。傍晚时分回到住处后,便立刻打开空调,调到最低温度,盼着丝丝凉意能尽快驱散燥热与疲惫。

没过多久,李先生突然感到头部剧烈疼痛,还伴有呕吐症状。这可让妻子慌了神,匆忙将他就近送往杭州市中医院。经医生检查,李先生被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万幸的是,由于送医及时,目前李先生已脱离生命危险。

杭州市中医院脑外科副主任医师叶琦介绍,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脑组织外层的蛛网膜下腔。该病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的特点,首次出血的死亡率高达30%,再出血的死亡率可飙升至70%以上。识别预警信号并立即就医,是争取最佳治疗机会、降低死亡和残疾风险的关键。

暑期该病高发

户外活动要量力而行

杭州市中医院脑外科副主任医师申友奎表示,长途旅行带来的身体疲劳,叠加高温环境下的脱水及体温调节负担,极易导致血压剧烈波动,成为脑血管意外的“催化剂”。近期,该院脑外科连续收治了多名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其中不乏李先生这样的外地游客。

申友奎进一步解释,高温天气下大量出汗还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液浓缩黏稠,会显著增加心脏负担和血管内压力。对于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风险则呈几何级数上升。

近期收治的患者中,有一部分是本地的中老年人,他们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受高温影响,有人身体不适感加重,会自行减药甚至停药;还有些人因高温导致作息紊乱,出现漏服药物的情况,导致血压控制不良。

申友奎提醒,室内外温差建议控制在7-8℃以内,进出空调环境时,可在门口稍作停留,给身体一个适应缓冲期,避免空调冷风直吹头颈部。夏季要足量、持续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或含电解质的饮品,避免一次性豪饮冰水。暑期旅游量力而行,合理安排行程,避免“赶场式”高强度旅游,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开11点-15点最高温时段进行剧烈户外活动,途中定时在阴凉处休息。严格管理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务必遵医嘱规律服药,切勿自行减停药物,高温期间更应加强血压监测频率,如有异常波动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张蓉蓉 通讯员 徐尤佳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