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气温回暖,阳光明媚,人们也纷纷开始尝试新鲜的野菜和时令食材,如马兰头、香椿、马齿苋、荠菜等。诸暨的吴阿姨每天都出去采了满满一袋时令食物,回家和家人分享,就这样吃了一周。有一天外出回来,吴阿姨脸上又红又痒,于是赶紧到诸暨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
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陈洁告诉吴阿姨,她这是光敏性皮炎,一般是进食了光敏性的食物再加日晒引起的。春季的野菜,就是一类含有光敏性物质的食物,且春天的紫外线强度逐渐增强,两者结合可能导致皮肤疾病的风险上升。经过治疗,吴阿姨的脸渐渐恢复,陈医师叮嘱,食用野菜要适量,外出做好日光防护,避免复发。
野菜中的光敏性物质
春季野菜中,许多种类都含有光敏性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内代谢后,会与紫外线发生反应,导致皮肤对光的敏感性增加。
常见的光敏性野菜
香椿:含有香豆素,尤其是嫩芽部分,光敏性较强。
灰菜(野苋菜):含有大量呋喃香豆素,可能导致光敏性皮炎。
马齿苋:虽然营养丰富,但其中的光敏性物质也可能引发皮肤问题。
蒲公英:含有光敏性成分,过量食用后可能增加皮肤敏感性。
荠菜:部分荠菜品种含有光敏性物质,需谨慎食用。
春季紫外线增强
与皮肤疾病风险
春季的紫外线强度逐渐增强,尤其是阳光中的中波紫外线(UVB)和长波紫外线(UVA)。这些紫外线会对皮肤造成刺激,而光敏性食物中的化学物质会进一步放大这种刺激作用,导致皮肤问题。
光敏性皮炎: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水疱,甚至脱皮。常见于面部、手臂等暴露部位。
皮肤色素沉着:光敏性物质可能导致皮肤在阳光下出现黄褐斑或晒斑。
皮肤过敏:对于敏感体质的人来说,光敏性食物可能诱发或加重过敏反应。
日常饮食中的防护建议
为了在春季安全地享受野菜,同时避免光敏性皮肤病的发生,以下饮食和防护建议值得参考。
1、选择低光敏性野菜
并非所有野菜都具有光敏性。
例如枸杞头营养丰富,且光敏性较低;春笋虽然含有少量草酸,但光敏性较弱;马兰头适量食用,一般不会引发光敏反应。
2、注意食用量与烹饪方式
光敏性野菜的光敏性物质含量通常与食用量和烹饪方式有关。
例如新鲜香椿的光敏性较强,但经过高温烹饪(如焯水、炒熟)后,光敏性物质会被部分破坏,风险降低。
灰菜应避免生食,烹饪时可加入少量醋或盐,以减少光敏性物质的影响。
3、避免与光敏性药物同时使用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抑郁药、避孕药等)也会增加皮肤对光的敏感性。如果正在服用这类药物,应尽量避免食用光敏性野菜,以免加重光敏反应。
4、防护措施要到位
食用光敏性野菜后,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会增加,因此日常防护尤为重要。
涂抹防晒霜:选择高倍数、广谱防晒霜,覆盖UVA和UVB防护。
穿防护衣物:如宽檐帽、长袖衣物、太阳镜等,减少皮肤暴露。
避免紫外线高峰期外出:春季紫外线逐渐增强,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5、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过敏体质者:对野菜过敏的人应完全避免食用。
孕妇:某些野菜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孕妇应谨慎选择。
儿童:儿童皮肤较为敏感,建议少量尝试,观察反应后再决定是否继续食用。
温馨提示
春季是尝鲜的好时节,但野菜中的光敏性物质与紫外线的结合可能带来皮肤健康风险。通过选择低光敏性野菜、控制食用量、合理烹饪以及加强防晒防护,可以有效降低光敏性皮肤病的发生概率。在享受春天美食的同时,也要为皮肤筑起一道防护屏障,才能真正拥抱健康与美丽。
供稿:诸暨市卫生健康局、诸暨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陈洁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