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不胖到底“谁”说了算?对年轻人热捧的BMI医生有啥建议?
发布时间:2025-05-07 09:39:27

杭州日报讯 BMI(身体质量指数)通过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计算得出,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作为反映消瘦、超重和肥胖的指标。如今,BMI不仅是筛查超重和肥胖的基础工具,也渐渐成了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鉴定肥胖的“金标准”。

用BMI判定胖瘦靠谱吗?有没有其他评定指标?减重过程中如何看待各项指标的关系?

只管数值不看比例

BMI会闹“乌龙”

《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为18.5—24。但一般建议,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BMI适宜范围为22—26.9。

“只用BMI衡量肥胖,不够科学全面。”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叶飒告诉记者,从生理构成看,BMI仅通过身高、体重计算得出,无法区分肌肉和脂肪的比例。如肌肉发达的运动爱好者,常被误判为超重。

叶飒接诊过一名长期减重、BMI报告却显示超标的30多岁男子。“虽然BMI显示超重,但其肌肉含量很高,体脂率只有17.1%,腰围也没超过90厘米。健康状况很好,不用减。”叶飒告诉记者,这些对自我健康要求较高的运动人士,大多是“强壮的胖子”。

另外,从健康风险角度看,BMI不能反映“危险脂肪”分布情况。浙大一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哲接诊过一名大伯,体重正常甚至偏轻,BMI正常,但腰围超标、代谢异常。

张哲介绍,这类人群常被称为“隐形的胖子”“瘦胖子”,会出现糖代谢、脂代谢、尿酸水平升高等代谢紊乱。“‘瘦胖子’虽然体重不大、看着不胖,但健康风险可能比部分胖子还高。”张哲指出,如果发现自己逐渐出现四肢纤细但肚子越来越大,还伴有脸越来越圆、皮肤很薄、背越来越厚的情况,要当心是否有其他内分泌疾病,须及时就医。

腰围 腰臀比 体脂率

几个判断肥胖的核心指标可这样用

既然BMI有局限性,还有哪些指标可作为判断标准?

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向心性肥胖、腹型肥胖)的黄金标准,根据中国肥胖工作组的标准,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即提示肥胖。

腰臀比(WHR),也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指标,男性≥0.9、女性≥0.85即提示内脏脂肪堆积风险显著增加。

叶飒建议,对大多数人来说,理想的评估方案和顺序是:以BMI初筛,重点关注腰围指标,必要时进行人体成分分析和内脏脂肪测定。“肌肉量较高的人和中老年人属于特殊人群,需要多指标综合判读。”

想得到准确判断,建议还得去医院测量。

“家用体脂秤或健身房带手柄的体脂秤,大多是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技术来推算人体内脂肪和肌肉的含量,是估算得到的体脂率,测量值可能受饮水、进餐等影响,不如医用测量仪准确。”市一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施楠婧介绍,目前,医院可进行内脏脂肪检测,精准计算出腹腔内脏脂肪面积,获取骨骼、肌肉、体脂的信息,作为减重的科学评判依据。

明确是否需要减重后,医生建议大部分人可这样做——

首先关注腰围变化,腰围能直接反映内脏脂肪堆积情况。腰围异常,则代表出现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风险概率较大。确保腰围达标后,要着重改善人体全身的体脂率,过高的体脂率会增加人体代谢负担。最后再考虑BMI。“当前两项指标改善后,大多数人的BMI会逐步趋向正常范围。”叶飒补充说。

对肌肉型运动超重人群来说,减肥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体脂率;老年人除关注体脂率,还应重点监测肌肉量(BIA法:男性<7.0千克/平方米、女性<5.7千克/平方米则提示为肌少症),避免出现“肌少性肥胖”。

要特别提醒的是,减肥中切忌过度关注某个指标。门诊中,医生常会遇到因过度关注单一指标而盲目减重的患者。“神经性厌食患者中,不理性减肥占了很大比重。”市一医院营养科主任杨任华提到,近年来流行的“蚂蚁腰”“A4腰”,催生了催吐、过度运动等极端减重行为。

减重热点问答

1、怎样的减重速度是科学的?

对于成年男女,国家推荐的减重速度是每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0%。对于有“三高”,或BMI大于37.5的重度肥胖患者,每3—6个月可减轻体重的10%—15%。

2、超重但不肥胖需要减肥吗?

超重属于肥胖前期,脂肪过多,身体可能已处于不健康的状态,会带来诸多负担和潜在风险,需要开始减肥,以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3、减肥掉肌肉咋办?

使用过度节食、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持续久坐不动等不恰当的减重方法都会导致肌肉流失,且停止减重后易反弹。适当限制热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补充特定氨基酸、鱼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进行合理的体力活动,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增加抗阻运动(平板支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深蹲、靠墙静蹲、踮脚尖),能较好地增肌减脂。

4、人体成分数据怎么看?

在医生看来,更精确的肥胖评估,是进行人体成分分析。《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指出,女性体脂率20%—24%、男性体脂率15%—20%为理想范围,即使体重较大,仍是健康的;当男性体脂率>25%、女性体脂率>30%时,表示人体有代谢负担,即被诊断为肥胖。另外,当内脏脂肪面积≥100平方厘米时,则被定义为内脏型肥胖。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叶佳裕 柴悦颖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