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开个房门就传染?
张文宏发声:对中国目前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都市快报综合报道 在南非等国最先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目前已经在非洲以外的更多国家和地区传播,这进一步加剧对这一新型变异毒株传遍全球的担忧。
奥密克戎是从哪儿来的?它会引发什么症状?现有疫苗还有效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变异毒株从哪里来?
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范围不断扩大,科研人员也正在研究它究竟从哪里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生物学教授弗朗索瓦·巴卢分析称,奥密克戎变异株携带着一系列不寻常的突变,有可能是在某个免疫力低下病例的慢性感染期间发生的变异,也有可能来自某个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
当地时间11月27日,意大利罗马儿童医院科研团队发布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全球首张图片。
图片显示,与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拥有更多的刺突蛋白突变。这些变异多样化,且大部分位于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的区域。
研究人员表示,新冠病毒通过变异进一步适应人体,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变得更加危险。
奥密克戎有哪些特征?
根据英国卫生安全局发布的报告,这一变种在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上携带32种不同变异,而德尔塔毒株的刺突蛋白突变为16处。因此有人将奥密克戎称为“超级变异株”。
那么这一新型变异株究竟有哪些特征?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市免疫学会副理事长王颖教授。
奥密克戎株被公布后,有人惊呼,这不是“变异”,而可能是“进化”。实际上,虽然奥密克戎株的刺突蛋白变异远远多于德尔塔株,但从病毒整体来说,没有达到“进化”的程度。如果将新冠病毒比作一条手链,手链上的每颗珠子都是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因。当把珠子放大,就会发现每颗珠子都是由四种碱基紧密排列组成的。新冠病毒这条“手链”有29903个碱基,奥密克戎株和标准株相比,有30多个碱基发生了变异。王颖说:“相对于新冠病毒所含有的全部碱基数,这个比例还是很小的。”因此,在尚未获得足够的病毒学和流行病学数据时,就开始惊慌,也许为时过早。
据报道,新型变异株奥密克戎株也许是从艾滋病患者体内进化而来,有没有可能受到艾滋病病毒的影响?王颖表示,没有数据证明奥密克戎株和艾滋病病毒(HIV)之间存在直接关联。
奥密克戎会引发什么症状?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南非医学协会主席安吉丽克·库切于当地时间26日介绍了感染新冠病毒新毒株奥密克戎的症状,并称该变体目前仅引发“轻度疾病”。
“这是一种轻度疾病,症状包括肌肉酸疼、疲倦,并伴有轻微咳嗽。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感染者并没有失去味觉和嗅觉,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库切还透露,一部分患者正在家中接受治疗。
库切称,目前南非的医院并未因新毒株而加重负担,此外,暂未发现有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人群感染。库切还表示,病毒的确会传播,但就目前而言,“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夸张的报道,一切仍在调查之中。”
现有疫苗对它有效吗?
曾主导阿斯利康制药公司与牛津大学联合研发疫苗的英国科学家安德鲁·波拉德说,现有疫苗应该能够抵御新毒株,但具体情况得等今后几周获得更多研究数据后才能厘清。他27日告诉英国广播公司,他认为新毒株“极不可能”重演德尔塔毒株迅速传播的情况,且相信针对新毒株的疫苗可以“非常迅速”地研发出来。
德国病毒学家乌尔丽克·普罗策告诉德国广播电台,新毒株可能加快新冠病毒传播,公众应尽快接种疫苗加强针,以增强抗体水平。
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奥密克戎
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奥密克戎确诊或疑似病例。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25日发布消息称,基因组测序证实,香港的2例阳性病例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其中一例为日前从南非入境香港,另一例或为在酒店隔离期间交叉感染。
已确诊的这两人住在香港机场富豪酒店同一层。港府专家顾问袁国勇对两起病例进行调查后发现,首先确诊的印度籍男子开门时有一半时间没戴口罩,而且房外空气流动不足,导致病毒停留,估计是带病毒的空气流出走廊,导致斜对面房间的男子受感染。
继26日比利时报告欧洲首例“奥密克戎毒株”的感染病例后,27日,英国、德国、意大利又相继确诊“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病例,荷兰、捷克也报告发现相关疑似病例。严防“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扩散成为全球防疫新目标。
以色列27日宣布将关闭边境,禁止所有外国旅客入境,成为全球首个因奥密克戎毒株而封锁国境的国家。截至目前,已有大约美国、意大利等20个国家陆续发布或准备出台针对南部非洲国家航班和旅客的入境限制措施。
张文宏:上海疫情进入尾声 奥密克戎对中国 目前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昨天,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其个人微博发声,就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全球传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上海疫情进入扫尾阶段。新冠新变异株奥密克戎登陆世界,迅速占领了所有学术论坛和百姓的饭堂。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1.奥密克戎变种被发现是近期的突发性事件,毫无疑问是病毒进化的产物。由于突变点数量远超已经发现的所有变种,预计应该是在宿主体内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进化后形成。
因为新冠病毒引起的是急性感染,难以在免疫功能正常者体内长时间生存与进化,也没有像流感病毒那样的基因重配发现,目前多数认为该变种可能是在免疫功能缺陷者,如艾滋病患者体内,经过长时间的携带,最终进化而成。形成新变体后,又经过偶然的机会经过传播,并迅速在传播上超越了已有的病毒传播能力,成为南非近期所记录的病毒株中的优势株(占比90%以上)。
2.由于携带病毒突变点多,在传播上短期内似乎战胜了南非的其他病毒株,包括德尔塔毒株。因此,世卫组织出于谨慎,将其列入了密切关注变异株(VOC),也就是说要引起极大关注。
3.但这是否已经说明全球抗疫的努力就此前功尽弃呢?现在还很难说。南非这次病毒株序列公布的总量不多,需要再观察未来两周更多的数据和实验室数据才能精准判断。
4.南非的疫苗接种完成率低,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口比例仅仅24%,自然感染率4.9%左右,其实不足以构建疫苗和自然感染的免疫屏障,没有免疫屏障就谈不上免疫突破。也就是说如果这种情况今天出现在以色列,那么可以说毫无疑问,全球抗疫要面临从头再来的风险。
5.这里也就清楚了,为什么英国和以色列这些疫苗全程接种率超过80%,特别是以色列第三针接种率也已经达到了50%左右,这两个国家对外来输入采取的措施突然收紧。
也就是说,对南非这种情况下,如果一旦明确这个病毒株可以突破原有的免疫屏障,那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对已有的所有疫苗体系做调整,开始进入流感疫苗接种模式,也就是说每年要根据病毒变异情况,迅速构建新的疫苗。但是也意味着日子会变得更难。
6.据路透社报道,为防止疫情入侵,以色列27日宣布将关闭边境,禁止所有外国旅客入境,成为全球首个因“奥密克戎”毒株而封锁国境的国家。以总理贝内特表示,这项禁令可能将持续14天,这种变异毒株“非常令人担心”,以色列“在进入紧急状态的边缘”,所有人都要严阵以待。
7.这种情况下,可以判断,这次南非的变种病毒出现有偶然性,但是是否会对目前初步建立的脆弱的人群免疫构成威胁,需要两周左右的观察时间。
为什么初步定为两周内,是因为现在全球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病毒中和试验数据,在两周到数周内都会出结果。这些工作我们复旦的团队和中国多个兄弟科研团队都在同步进行。
不过我同意我的朋友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教授的看法,“新冠病毒的变异是受到一定限制的,总的来讲,新冠的很多变种都没有存活下来,即使是存活下来的部分变种,其中也只有极少数能够成为优势株。从疫情暴发到现在,起码发现了上百种变异株,但只有一个德尔塔能留下来,在过去,贝塔和伽马变异株也被证明有比较强的免疫逃逸特性,但它们在和德尔塔的传播比赛中还是落败了,最后无声无息就消失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好在不需要太长时间。
最后说下,中国怎么办。
我认为对中国目前还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中国目前的快速响应与动态清零策略是可以应对各种类型的新冠变种的。新冠病毒再变,还是新冠病毒。中国目前处于动态清零策略所赢得的战略机遇期内,正在加速构建下阶段应对常态化抗疫所需要的科学支撑,包括形成足以支撑世界开放的有效疫苗与药物储备,以及公共卫生及医疗资源储备。基于科学与团结,我们可以应对德尔塔,也能应对奥密克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