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里的水鸟嘴巴能张多大?一口吞下整条野生鲫鱼
发布时间:2021-12-06 09:38:45

天气干燥,出门不妨带支护手霜

都市快报报道 杭州入冬之后,太阳非常勤奋,每天准时“打卡上班”,特别是午后,阳光更是温暖和煦。这种天气还会延续一段时间,杭州市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都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8日以后最低气温还会有所升高。

虽然白天比较暖,但早晚还是挺冷的。昨天主城区最高气温16.5℃,早晨最低气温只有3.2℃,温差超过13℃。而且,受夜间辐射降温影响,清晨的寒气尤其浓郁,在景区还可见到“满地晨霜浓如雪”的冬日风景线。

杭州市气象台提醒大家,需防范气温波动及低温对人体健康、疫情防控的不利影响。另外,由于天气连晴,气象火险等级目前处于高等级,还请注意用火、用电等安全。

最近出门可以带支护手霜

刚过去的11月,杭州虽然经历了三次冷空气过程,但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冷。气象数据显示,今年11月的平均气温达到13.7℃,较常年同期偏高1℃。杭州市气象台表示,这是因为每次寒潮过后,气温都会迅速回升,而且回温的幅度较大,持续时间也较长,因此平均下来气温仍是偏高的。

这段时间,每次冷空气之后都会有一段时间的连晴加回温。最近这几天,杭州就一直在小幅度回暖。不只如此,冷空气大概在上个月超额完成了“入冬任务”,这个月明显懈怠多了。浙江省气象台表示,12月上旬好天气管够,晴天的余额充足。冷空气暂且也不会大动干戈,虽然本周二有新一股冷空气来庆祝“大雪”节气,但这股冷空气实力很“弱”,以北风增大为主,没有雨水,也没有大幅降温。

由于天气连晴,近期的空气有些干燥。这几天,全省午后的相对湿度大多不足30%,除了早晚多穿点衣服,还要多多补水。同时,还要小心噼里啪啦的“静电”。空气相对湿度越低产生静电可能性越大,当最小相对湿度>65%时,产生静电的可能性接近于零,当最小相对湿度在50%-65%时,可能产生静电,当最小相对湿度在30%-50%时,容易产生静电,最小相对湿度≤30%时,极易产生静电。刚刚过去的四天,杭州最小相对湿度只有23%、31%、20%、16%,属于极易产生静电的天气。所以,出门不妨带一支护手霜,不仅可以滋润皮肤,还可以防静电,一举两得。

橙友拍到夜鹭吞食鲫鱼全过程

这段时间,很多人都趁着好天气到户外游玩。在西湖景区,不仅游客,湖里的鸟儿也悠闲自在,很多橙友在杭友圈晒图,绿头鸭、白鹭、鸳鸯纷纷趁着好天气出来玩耍,堪称最佳观鸟季。

而且,这些水鸟的伙食好得不行,天天野生鱼鲜,吃得肚皮圆滚滚,有一种提前过年的满足感。前几天,就有摄影爱好者拍到鸬鹚在西湖里捕食红鲤鱼、包头鱼的画面(详见12月3日A16版《“捕鱼达鸟”鸬鹚来西湖过冬 看看它吃的都是什么鱼?》)。昨天,橙友“西湖原住民”在杭友圈发帖,“真有口福!西湖大鲫鱼被吃全记录。肥美的野生大鲫鱼,况且还是西湖里的,好多人想想都挺美的,却被咱鹭鸟抢先一步。”大家都被它吞食鲫鱼的画面惊住了,“囫囵吞鱼”“整条吞,味道应该很鲜美”“吃得真爽啊”……

这次饱餐的不是鸬鹚,而是夜鹭。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无论是鸬鹚还是夜鹭,似乎对鱼的吃法都不大讲究,都是简单粗暴,直接三两下整条生吞。问题来了,它们不会噎住吗?

鸟类的小嘴巴到底能有多大的弹性?号称能吞象的蛇,看了是不是也会自卑?我们请教了鸟类专家,得到的答案是:鸬鹚嘴的结构确实很特殊。它不仅是嘴巴大,在鸬鹚嘴里面有一个巨大的喉囊,这个喉囊是可以自由收缩的。所以当鸬鹚捕到鱼以后,就会把鱼藏在嘴巴里面。鸬鹚不需要把鱼吞到胃里面就可以将其消化。

鸬鹚、夜鹭都有独特的喉囊

鸬鹚能够吞下大鱼就是因为它这个独特的构造,它并不需要通过喉管、肠子,再进入胃部,直接放在喉囊里面就可以消化。一般鸟类的喉咙没有这么粗,只能慢慢一点点啄着吃。所以鸬鹚有个霸气的外号,叫鱼鹰。

因为它善于捕鱼,并且具有喉囊的特点,也就使得它被人们驯化为一种可以捕鱼的鸟类,它虽然是生活在海边,但是并不属于海鸟。

它的消化系统是比较独特的,在很多的鸟类身上是见不到的,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人们善于利用鸬鹚捕鱼,为了避免它将鱼给吞进肚子里一般会选择在它的脖子上戴上一个脖套。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我们的教材里曾有一篇《鸬鹚》的课文,讲的是渔夫驯养鸬鹚捕鱼的过程——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不多一会儿,就有鸬鹚钻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另一位鸟界的“大嘴”是夜鹭。夜鹭属于鹈形目,同样拥有特别的喉囊结构,它们会凭借着优秀的夜视能力,时刻关注着水中动静,一旦有鱼儿冒头便迅速出击。除了生吞鱼类,夜鹭有时候还会吃蛙、蜥蜴、虾蟹、泥鳅等,甚至连小鸳鸯也能被整只吞下。

“嘴大吃四方”的,还有鹈鹕,它整个下嘴的皮囊,也称为喉囊。可以伸缩,用来兜捕和暂时贮存鱼类等食物,也靠它散发体温。

至于这些鸟儿的嘴最大可以张到什么程度,一口气吞下多大的食物,把专家们也问倒了,如果你知道答案,欢迎来橙柿互动App发帖、留言,和大家分享。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宋赟 余夕雯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