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日报讯 “家门口的春永线,从过去的二车道变成了宽敞平坦的六车道,每天送孩子去萧山城区上学,也比过去快了十来分钟,这路啊真的通到了我们的心里。”家住萧山义桥的陈先生说。今年6月,联通萧山与富阳的春永线正式通车,成为了2021年第一条打通的公路“断头路”。
“巧下线一打通,我们的心也畅快了。外地游客来村里采摘樱桃更方便了,再也不会出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况了。”富阳区春建乡大唐村的村民们这样说。今年10月28日,巧下线正式通车,标志着杭州市交通运输局顺利完成了2021年度市政府民生实事的公路“断头路”打通工程任务。
“以前带孩子去省儿保就医,下了地铁后还得打车。现在随着公交1514M的开通,出行方便了许多,出了地铁就能换乘公交,省力又省心。”家住滨江区东方花城的市民陈女士对今年新开通的这条接驳公交线赞不绝口。
记者从杭州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2021年市政府民生实事涉及交通运输项目中,在打通“断头路”方面,截至10月底,已完成开工16个项目(79.9公里),完工6个(13.5公里)的任务;在交通优化方面,截至8月底,已全部完成优化地铁接驳公交线路20条、开通定制公交专线20条的任务。
民生出行无小事,杭州市交通运输局以“打造人民满意交通杭州样板”为工作目标,用心聆听群众需求,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改善群众出行环境,一件件民生实事的扎实落地,让群众出行更有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A
打通“断头路”:
筑起通向“共同富裕”的先行之路
大唐村下唐自然村有50亩樱桃园,一到樱桃成熟季节,游客们会慕名前来采摘,而之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巧下线则是“樱桃客”口中抱怨的对象。根据杭州市交通运输局打通公路“断头路”三年行动计划,巧下线在今年迎来了提升改造,路线全长1.1公里,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30km/h,路基宽7.5米,公路的标志标线规范清晰,护栏、标志牌等设施完备,已经成为大唐村和宵井村之间的快捷通道,并把县道横桐线和305省道有机串联起来。驱车在巧下线上,沿着巧溪水库,一路驶进春建乡大唐村,车轮下崭新铺设的巧下线同两边山林的黄叶和谐相融,构成了一幅精美的秋色风景长卷。
除了让大唐村的樱桃变成乡村振兴“致富果”的巧下线,今年打通完工的“断头路”还有70年来首次扩建、从一车道变成两车道的富阳徐樟线。
“这条路,我们等得太久了!”回忆起家门口曾经的“卡脖子路”,富阳大源镇骆村村民骆元树心情激动不已。
骆村村委会主任骆惠军介绍,村里的主干道徐樟线骆村段多年来一直是大家的“心病”:这条路以前都是村民自发修的,由于年久失修,经常出现路面损坏,逢年过节,更是拥堵严重,“比如亲戚朋友打算12点来家里吃饭,下午2点能到就算不错了,此外,也严重制约了村里经济的发展。”
2015年起,在杭州、富阳两级交通部门的支持下,骆村分4期陆续对徐樟线进行提升改造。2021年,又在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富阳区交通运输局及大源镇的协力打造下,成了杭州市打通公路“断头路”三年行动计划中首条被打通的县域“断头路”。
现在的徐樟线,变成了8米宽的双向二车道公路,在四周青山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宽敞、整洁。村民们的日常出行,从骆村开到绕城西复线富阳南,只需要10分钟左右,一脚油门就开到了高速。“以前村里闲置的厂房都没人要,现在基本都租掉了,租金都不低,还吸引了一家做通讯器材的企业来租地办厂呢。”村民们说。
据了解,今年初以来,杭州市交通运输局便会同相关部门和区、县(市)成立专班、开展调研、制定计划、明确任务,建立起打通公路“断头路”三年行动计划的项目库,全面推进实施打通公路“断头路”三年行动。
“打通‘断头路’不光指打通被卡断的路,也指提升农村和边界地区的通达深度、提升养护管理水平,推动‘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一直是我们交通建设的目标,也是切实改善群众出行和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手段。”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打通的是断头路,赢得的是百姓心。下一步,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大力推进打通公路“断头路”三年行动,持续改善和提升农村交通出行环境,特别是方便山区经济发展和群众出行,为乡村发展串通起“经脉网络”,推动农村公路全生命周期与优化村镇布局、发展乡村经济和服务改善民生相适应,让交通成为共同富裕的开路先锋。
B
优化地铁接驳线路、定制线路:
提升市民日常出行的快捷便利
公共交通不断升级,区域公交线网不断完善,既是城市品质提升的需要,也是办好民生实事的要求。
截至8月底,2021年度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中的“优化地铁接驳公交线路20条,开通定制公交专线20条”项目中的40条线路都已开通。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瞄准老百姓密切关心的就近接驳地铁、便捷通勤、方便就医、安全接送学等公交出行问题,立足解决群众急患、干好民生实事,打造高品质、有温度的“多元公交”服务,让市民的日常出行更加便捷与舒心。
地铁时代,公交接驳线的重要作用之一就在于让地铁口与家的距离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在九堡板块,大多数的上班族都会选择到地铁客运中心站乘坐地铁前往各个工作场所,如果小区门口就能配置一辆直达地铁站的公交车,那么每天工作的辛劳都能减轻不少。
今年1月,杭州公交集团在八堡家园的小区内部开通了一条1704M路,经九乔街、仁爱路、金禾街、杭乔路、九沙大道至地铁客运中心站D口,目前日均客流已经超过1400人次,“地铁+公交”的通勤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上班族的青睐。
除了保障市民日常公交换乘地铁,杭州市交通运输局也在为两地市民之间的出行联系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如今年上半年,521M路的开通,既加强了西湖区西侧小和山和蒋村街道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加强了这两个区域与地铁5号线蒋村站的接驳,为小和山一带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目前日均客流高达4000多人次。
今年来,为进一步完善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奥体博览城区域公共交通配套,强化三“城”间联系,杭州公交集团为“三城融合”打造了一张科学高效的公交线网。
在萧山区,首次推出了“公交线路进小区”服务。今年7月,531M路盈一佳苑接驳地铁公交线首发不到20天,日客流量就突破了1000人次,其原因用住在盈一佳苑的陈阿姨的话来说,就是:“方便是真当方便,不仅公交车开进了小区,招招手就可以停下来坐车,我们每天早上去附近农贸市场买菜能少走好多路呢。”
萧山公交公司还为531M路开出微信群,乘客扫码即可加入,在线上即可咨询班车发车时间等问题。
记者从杭州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为做深做实2021年度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市交通运输局认真谋划、系统推进,通过做强地铁接驳线,对公交线网进行重构性优化,实现地铁、公交互相补充,高效融合,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同时定制公交更好地满足了市民日益品质化、多元化的出行需求,破解市民求学、工作出行难。
自2020年底地铁6号线一期开通运营公交线网整体优化后,之江地区禹洲滨之江板块受限周边道路条件、6号线之浦路站未开通以及周围地块仍在开发等因素,公交线路持续不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实地对影响节点逐一摸排,深入了解群众需求,与地铁集团衔接之浦路站开通时间,并在之浦路站点开通当日同步对1412M路停靠站点进行优化,节省群众出行时间。
与此同时,杭州市交通运输局还指导公交集团挖掘自身运能,调研板块群众通勤需求,提供预约定制服务,实现运力优化与群众公共出行的有机平衡。
“禹洲滨之江这条定制公交的开通,对我们上班族而言是项利好,由于中途停靠的站点较少,工作日我还能多睡半小时!”市民李女士说,定制公交满足周边市民的出行需求,价格还实惠。
接下来,随着地铁6号线二期、7号线后通段(江北段)、8号线、9号线等线路开通,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指导公交集团,精准把握乘客需求,充分发挥公交灵活性强、可塑性高的特点,与地铁线网有机衔接、错位发展,稳步推进公交线路优化工作,推动绿色交通出行比例显著提升,为老百姓的出行排忧解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