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高血压患者,在未服药的情况下血压突然恢复正常,真的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吗?专家看来,如果持续多年的高血压突然恢复正常水平,在排除服用降压药、气温变化、原发疾病痊愈等因素情况下,要警惕是否为心血管发出的疾病信号。
57岁的张阿姨患有高血压十多年,一直控制得不好,日复一日定时定点吃降压药、测血压,让她十分厌烦。
上月初,张阿姨的血压竟然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且连续几天都是如此。她喜出望外,认为自己血压变得正常,不用再吃降压药,打算约三五好友外出旅游。
血压确实降了,但张阿姨感觉胸前时常闷涨,像是有什么东西压着,需要长舒一口气才能缓解。
“血压平稳了,我这胸口怎么还不舒服了呢?”在社区医院,张阿姨的话引起医生警觉,建议她立即排查心脏有无问题。随后,经浙大二院心血管内科检查发现,张阿姨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泵,需要一定压力才能推动血液循环。高血压患者一旦发生左心衰,左心收缩力及射血量下降,就会造成心脏泵血量减少,血压降低。”浙大二院心血管内科陈雯艾主任医师表示,一般人认为,心力衰竭常见症状是胸闷气短,事实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尤其是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下降,发作的表现隐蔽,甚至患者本人没有什么感觉。临床中,血压降低是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不典型症状之一。严重的心力衰竭会使人休克、甚至死亡,一定要引起重视。
相对平稳的血压出现急剧、大幅度波动,一定要警惕是否有合并其他情况的发生。
陈雯艾解释,日常所说的血压是动脉血压,是血液对动脉血管壁的侧压力。高血压患者对血管壁侧压力更大,相对来说,他们的血液运行需要心脏输送更多血量和更强的射血能力。如果一个人患了心血管疾病,会影响血管正常输血工作,心脏收缩功能下降,输出量下降,进而血压也会持续走低。
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血压高,心脏就得加大力气泵血,才能维持全身血液循环。而心肌细胞不能再增加了,想要有更大的力气,就得靠增加心肌细胞的体积,久而久之,心脏上的肌肉就会增厚,就是左心室肥厚。如果不治疗,再发展下去就是心衰。心衰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心脏收缩无力,泵血量减少,血压降低。
还有常见的心肌炎,会造成心肌细胞死亡,降低心脏收缩功能,从而导致心脏射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此外,消化道出血、腹泻、大量出汗等血容量不足的疾病及过敏性疾病为主的血管张力不足等,都会导致高血压变得“正常”。
高血压患者在没有改变用药习惯的情况下,血压正常或大幅下降时,不管有没有症状,切不可掉以轻心,应该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