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营商环境有哪些新思路、新打法、新举措?
作为主办城市,亚(残)运会准备得怎么样了?
在昨天上午举行的“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杭州市委新闻发布会上,围绕“1+7+12”部署、优化营商环境、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亚(残)运会筹办等相关问题,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捷,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题:杭州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1+7+12”部署,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具体举措有哪些?
刘捷: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1+7+12”部署,其中“1”,就是锚定一个奋斗目标,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7”,就是全面深化7个方面变革性实践,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12”,就是“十二个更大突破、十二个领跑示范”。
作出“1+7+12”部署,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
一是深化“八八战略”杭州实践。
二是彰显省会城市头雁担当。
三是把握城市发展历史方位。
这次市委全会重点对“十二个更大突破、十二个领跑示范”作了部署。
提出要在深化铸魂溯源走心工程上实现更大突破,更好发挥学习宣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领跑示范作用。
提出在数实融合发展、构建增值式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高能级开放枢纽城市上实现更大突破,更好发挥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国际化等方面的领跑示范作用。
提出要在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打造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城市大脑上实现更大突破,更好发挥创新型城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宜居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领跑示范作用。
提出要在持续缩小“三大差距”、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更好发挥推进共同富裕、法治城市建设、统筹发展与安全、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的领跑示范作用。
问题:“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以来,杭州一直重视创新发展,提出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去年以来杭州提出“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这是基于什么考虑,重点的突破口有哪些?
刘捷: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高点。
作为数字经济先行城市,杭州理应挑大梁、打前阵,勇当数字经济开路先锋,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在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策源上更进一步。
力争到2025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发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增加值比重达到7.8%以上。
二是深化数实融合,在推进制造业数字变革上更进一步。力争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规模超过万亿。
三是做强特色优势,在打造数字经济标志性产业集群上更进一步。
积极探索数字人虚拟主播、跨境直播电商、元宇宙消费场景等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全国直播电商第一城。
四是推进开放合作,在服务参与全球数字贸易上更进一步。打造全球首个跨境支付结算中心,支持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取境内外支付牌照。
五是夯实数智底座,在构建最优数字经济发展生态上更进一步。力争到2027年算力总量超5.8EFLOPS。
问题: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将于9月下旬和10月下旬召开,作为主办城市的杭州是否已经准备好了,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刘捷:日前,杭州亚运会竞赛报名工作已全部完成,亚奥理事会45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均报名参赛,共有12527名运动员报名参赛,创历届之最。
目前,各项筹办工作已基本就绪,办赛条件已经具备。这里重点介绍四方面情况:
一是对标一流水准抓好竞赛组织工作。
56个竞赛场馆、31个训练场馆和亚运村、亚运分村全部完成赛事功能验收并投入试运行。9月上旬将举行亚运火炬接力传递活动。集体项目分组完成抽签,竞赛核心筹备工作基本就绪。
二是周到细致做好赛事服务保障。
场馆团队、专职人员、竞赛场馆志愿者、独立训练场馆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全部招募到位,礼宾、抵离、交通、食品安全、餐饮住宿、医疗卫生等赛时服务保障体系均已建立并不断深化完善。
三是匠心推动城市品质明显提升。
铁路杭州西站、萧山国际机场三期、城市轨道交通等一批基础设施建成投用;相继实施迎亚运盛会城市品质、城市治理、城市文明三大提升行动。
四是全民共享营造浓厚亚运氛围。
杭州亚运形象标识系统构建有序推进,会徽、口号、吉祥物、火炬、奖牌等相继发布,亚运歌曲遴选和宣传推广深入开展。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