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老破旧”到“新未来” 以“宜居优居”的共富家园服务亚运
踢好“临门一脚”,“美丽家园”风景线愈加靓丽。
6月底,今年列入“匠心提质绣杭城”专项行动的100个老旧小区改造和24个未来社区创建任务就已全面完成,一个个匠心营造、有机更新的幸福小区汇聚成了可感可知的共富家园。
品质旧改小区,擦亮了亚运城市的民生底色——
从空中俯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新中式风格楼房与对岸萧山体育中心遥相呼应,这里是萧山区南江公寓和南门江住宅区。借着亚运会契机,去年,南江公寓15幢楼房和南门江住宅区17幢楼房正式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涉及总建筑面积8.45万平方米。经历近7个月的改造,如今,1066户居民迎来了崭新的居住环境,改头换面、焕然一新的小区也成了亚运场馆周边的重要“门面”。
“新中式风格是南江公寓和南门江住宅区改造的一大亮点。”萧山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外立面改造中,还特别突出外立面风格和颜色的设计搭配,使用米白色、深灰色、浅棕色外墙真石漆以及黑色瓦坡屋顶,统一采用平保笼,使立面相对完整。
品质未来社区,绘就了亚运城市的共富图景——
“不仅可以远程问诊,还开设了一个鲸之大托育园,我们社区的配套服务越来越完善了。”临平区崇贤街道崇文社区居民李女士感慨道。
去年5月,崇文社区入选浙江省第五批未来社区创建名单,经过一年的建设,现已顺利完成创建目标,并成功获评省级未来社区(引领型)。目前,崇文社区所有室内外场景均已开放,其中公益性、惠民性服务空间占比超过90%。
南江公寓、南门江住宅区的改变以及崇文社区获评省级未来社区,是杭州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缩影。在“匠心提质绣杭城”专项行动的推动下,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以及未来社区“提档升级”的理念不断更新、思路不断清晰。
具体体现为,由侧重“单个项目”改造、创建为主,向注重城市全域相融共生迈进。
例如,近日,杭州市印发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质量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未来社区创建由点及面、全域迈进,将未来社区“一统三化九场景”理念贯彻落实到城镇社区建设、管理和运营全过程,让共同富裕示范区创建成果惠及更多市民百姓。
“今年,全市将累计创建未来社区300个以上、覆盖不少于20%的城镇社区,累计建成未来社区达到100个。”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以百姓需求为核心,深化推进“匠心提质绣杭城”专项行动,让更多老旧小区和未来社区以全新面貌精彩亮相,以“城市侧”精彩呈现为亚运增光添彩。
从“点状美”到“全域美” 以“村美人和”的乡村环境迎接亚运
决战决胜的号角,也吹进了杭州百镇千村,乡村环境的和美底色变得更浓更亮。
今年,“匠心提质绣杭城”提出要全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强基增效双行动,完成12个零直排村建设试点、10个绿色处理设施试点,推进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
萧山区顺坝村是10个绿色处理设施试点之一,它距离奥体中心主会场7.3公里,全村区域面积2.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0余亩,是离亚运主会场最近的一个城中村。目前,顺坝村已实现了对污水排放和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全部收集、处理、达标排放和资源化利用。
“顺坝村污水处理终端采用的是MABR工艺,这是一种兼具曝气和微生物载体功能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具有稳定高质量出水、运行电耗低、占地节省、维护工作量低、智能化运维等优点。”宁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新星介绍,处理后的尾水一部分供两侧80亩农田使用,主要用于玉米、毛豆等粮食及蔬菜作物种植,另一部分用于40亩大棚种植基地使用,“经过处理的标准排水每天约80吨,按照4元每吨计算,每年可为种植户节约12万元水费。”
顺坝村绽放美丽村容村貌,是杭州紧紧把握亚运契机,全面创新农污治理举措,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体现。通过全国首创农污“零直排村”建设,全国首推农村污水分级处理分级排放,以及全域推进农污治理全生命周期红色“指导员”制,杭州在“治污”领域已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为护航亚运,杭州还制定出台了《杭州市农污治理领域护航亚运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强对亚运场馆等重点场所半径2公里内农污设施的运维管理,全面排查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出水水质达标、设施运行稳定。
不仅如此,杭州还大力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营造独具韵味的美丽环境迎接亚运的到来。6月公布的浙江省2023年度第一批城乡风貌样板区名单上,杭州萧山“七彩瓜沥 都市副心”城市新区风貌区、临平未来共富城市新区风貌区、钱塘东部湾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等11个风貌样板区入选,数量全省领跑。8月份,杭州开展了2023年第一批现代化美丽城镇验收评价工作,建设成果颇丰,如萧山区义桥镇“智慧印章”监管系统真正实现数智赋能基层小微权力监管;建德市洋溪街道探索社企共建,统筹场景运营;淳安县汾口镇全速推进“数智治污”,建设治水客厅……通过不断夯实人居环境基础,杭州城乡正以“最美颜值”迎接亚运盛会的召开。
倒计时30天!
“我们将继续跑好迎亚运城市侧工作‘冲刺撞线’前的‘最后一米’,确保在亚运会举办期间实现‘一步一景、全域美景’。”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图片由杭州市建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