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航空产业基础。杭州布局了钱塘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余杭航空航天科技小镇、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建德航空小镇四大平台,串起了航空新材料、大部件、精密零部件以及航空制造、服务、物流、维修等,产业发展的正向循环正在加速形成。
再看航空核心要素支撑。在吴骏毅看来,包括聚焦民用航空制造的省级实验室天目山实验室在内,杭州还拥有北航中法航空学院、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航空制造高端装备研究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人才、技术、产学研优势明显。
从制造能力到人才保障,再到产业应用,杭州将成为浙江打通航空产业的筋骨节点。
“杭州的制造业规模不占优势,但是通过航空复合新材料等高精尖领域发展,可以让杭州制造业走出‘高端取胜’的发展之路。”吴骏毅说,杭州建设全流程的先进航空复合材料研制生产线,将为未来发展打开新的方向以及拓宽浙江制造业的宽度。比如复合材料不仅仅会用于飞机制造,还在汽车、船舶、风电、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中有着广泛应用,这将提升产业集聚度,激励更多企业参与国之重器的研发制造。
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项目效果图
再造下一个“硬核产业”
“20世纪城市打造机场,21世纪机场打造城市。”航空经济理论学者约翰·卡萨达曾在《航空大都市》一书中,这样描述机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临空区域,是各地对外开放的核心之一。”在航空产业规划专业人士、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航空产业城概念方案设计者李忠英看来,临空区域在发展航空产业、空侧产业,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方面具备天然优势。
比如,北京大兴临空经济示范区通过民航科创基地项目,联合中国民航大学等机构,聚焦适航与安全领域研发,吸引超600台套实验室设备入驻,带动高端人才集聚。
再如,广州空港经济区依托维修基地吸引了航空金融、保税物流等业态,形成“维修+制造+服务”的复合型产业集群。
在城东智造大走廊与临空区域的交汇处,杭州也要再造一个航空产业新高地。
《浙江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杭州要打造航空航天特色平台和科技创新区。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指出,杭州将加快建设机场第三跑道,完善空港集疏运体系,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的核心机场。
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项目效果图
迈向“国际航空枢纽”,杭州“双箭齐发”——
钱塘,有大飞机工厂。作为浙江航空航天“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集聚了以西子航空、艾美依航空、华瑞航空等为代表的一批航空领军企业,涵盖复合材料原料、航空零部件、金属机体制造、复合材料机体制造、复合材料自动铺放装备、大飞机装备、航空座椅零部件等环节的大飞机研发、制造产业链。
萧山,有临空经济发展场景与产业优势。杭州举全市之力发展的临空经济示范区,依托机场枢纽、全球数贸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航空服务、数字贸易、会展商务“2+3”临空产业体系,正在成为杭州经济发展全新增长极。
除了此次开工的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还拥有长龙维修、长龙航空、厦门航空等一批空侧产业链主型企业。今年,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将围绕机场枢纽做强能级,纵深推进“保税+跨境+自贸”改革,力争全年新增改革试点8个,并申建空港综合保税区,同步加快保税综合体建设,做好航空产业下游重要场景布局。
可以预见,从航空制造、航空维修到航空服务,从产业链到供应链,城东智造大走廊将在迈向航空产业新高地的征途中,为杭州再造一条硬核产业中轴。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