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鸳鸯破纪录!全民守护绘就生物多样性保护“杭州样本”
发布时间:2025-06-17 09:51:45

全民守护行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今,鸳鸯守护行动已进入第九个年头,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了守护行列,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热心的退休工人、充满活力的大学生,还有尽职的景区保安和公交车司机……

配图7

(如今,西湖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守护鸳鸯的行列中,他们中,除了鸳鸯护卫队的志愿者外,还有西湖船工、保洁、保安、停车收费员……)

今年5月,鸳鸯护卫队与“鸳鸯爸爸”陆建利、景区管理处合力救下了一窝困在巢中的鸳鸯宝宝。参与救援的景区保安王彬脱下手套,仍有些“惊魂未定”:“再晚一点发现鸳鸯宝宝可能有生命危险。前年圣塘景区那次更险,一只母鸳鸯带的25只小鸳鸯,最后只剩四五只卡在树洞里。我们解救下来后,抱着小鸳鸯沿着母鸳鸯的路线,追了大半圈西湖才赶上。”

配图8

(今年5月,陆建利和鸳鸯护卫队、景区管理处一同合力救下了一窝无法出洞的鸳鸯宝宝。图为景区保安王彬小心翼翼将一窝小鸳鸯从树洞内救下。)

从监测繁殖行为、合理干预繁育风险,到科普生态理念,在西湖鸳鸯保护者们的精心守护下,西湖鸳鸯的存活率大幅提升。游客们经常开玩笑:“我们对它们太‘溺爱’了。”许多本地市民现在都有“不投喂、不惊扰、不抓捕”的意识,只要看到有不文明行为,就会自发制止。以前鸳鸯和人群总会保持很远的“安全距离”,现在游客和鸳鸯可以坐在同一块石头上共同欣赏西湖美景,互不干扰又和谐共存。

配图9

(西湖里的鸳鸯并不怕人,运气好的时候,人们还可以和小鸳鸯共赏西湖风光。)

更令人欣喜的是,部分鸳鸯在西湖过冬后,被这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吸引,选择在此“定居”。如今,在孤山、湖滨一带,一年四季都能见到鸳鸯的身影。“鸳鸯对栖息地极为挑剔,不仅需要天然树洞繁育宝宝,还要求有凉爽的荷区避暑和丰富的食物来源。”杭州市林水局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中心负责人沈冰介绍:“西湖区域鸳鸯的繁殖数量呈现出逐年显著上升的趋势,与西湖水质及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有关,西湖现在是它们理想的家园。”

配图10

(今年3月,一场“迎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共护西湖鸳鸯”活动在西湖边举行,过往游客市民纷纷参与到这场观鸟之旅。)

从西湖到世界:生态保护实践的“中国答案”

鸳鸯的繁衍生息,离不开西湖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保护荷花的嫩芽不被草食性鱼类啃食破坏,西湖荷区养护工作者在荷区外围增设围网,未曾想小鸳鸯并不具备攀爬的围网的能力,无法进入荷花池觅食。在鸳鸯护卫队的建议和帮助下,在西湖多块荷区搭设了搭建了“爱心桥”,让鸳鸯母子自由穿梭于荷区觅食,同时也给小鸳鸯提供了休息的平台。这一充满温情的设计,也成为西湖生态治理的经典案例。

配图11

保护不是孤立的行动,而是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2025年9月,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杭州举办。这是该大会首次落地中国及亚太地区。杭州的申办优势,不仅在于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样本,更在于这个城市持久的“保护与发展统一”的实践。

配图12

当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的聚光灯投向杭州,这座千年古城将以鸳鸯为媒,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的智慧和生态保护的杭州样板。(完)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首席记者 王川 记者 张韵佳 闫雨婷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