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岁的张大伯最近因为鼻子不舒服很少出门。他自述鼻子干痒、轻微流鼻血、一侧不通气,晚上睡觉张嘴呼吸后嗓子又干又疼,起初以为是上火,自行吃药无果后,家人带他来到宁波市北仑区春晓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经过中心全科医生检查后得知,秋后气温湿度变化致其鼻腔黏膜脆弱,病原体侵入,加上自身免疫力弱,张大伯患了感染性鼻炎。
秋后多种环境因素易引发鼻炎:
1、气温走低且昼夜温差大,冷空气刺激使鼻黏膜血管反复收缩扩张,扰乱鼻腔血液循环,削弱防御功能,引发鼻塞、流涕。
2、秋季是蒿草等植物花粉散播旺季,花粉易被吸入鼻腔,使过敏体质者过敏性鼻炎发作,出现鼻痒等症状。
3、秋后空气湿度骤降,鼻腔黏膜干燥脆弱易裂,增加感染性鼻炎发病风险等。
季节交替时,人体免疫系统面临调整挑战,免疫功能会出现波动,导致呼吸道防御力下降。此时,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更容易侵袭鼻腔黏膜,引发感染性鼻炎。
一些人在秋季容易反复感冒,其实部分感冒就是由鼻炎引起的,或者是与鼻炎同时存在。毕竟,经过夏季的高温高湿环境,鼻腔黏膜在秋季需要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老年人患鼻炎的风险。
01、频繁使用鼻腔喷雾剂
部分老年人在鼻腔不适时会频繁使用鼻腔喷雾剂来缓解症状,但长期过度依赖这类药物可能会导致鼻腔黏膜对药物产生耐受性,使药物疗效逐渐降低,甚至可能加重鼻腔黏膜的损伤,引发药物性鼻炎。
02、频繁挖鼻
频繁挖鼻会损伤鼻腔黏膜,破坏鼻腔的正常生理环境,使鼻腔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增加鼻炎发病风险。
03、吸烟
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这些物质会刺激鼻腔黏膜,导致鼻腔黏膜充血、水肿,降低鼻腔的防御功能,从而诱发鼻炎。长期吸烟的人患鼻炎的概率明显高于不吸烟的人。
01、环境调整
秋后空气湿度下降,可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将湿度维持在40%—60%之间,避免鼻腔黏膜因干燥而破裂出血,降低病原体侵入的风险。
定期打扫房间,清除灰尘、螨虫等过敏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洁,包括擦拭家具、清扫地面等。
老年人还应尽量避免接触香水、油漆、烟雾等刺激性气味,使用清洁剂或化妆品时,注意通风换气,减少气味的残留。
02、生活习惯
随着气温降低,外出建议佩戴口罩,既能阻挡冷空气直接刺激鼻腔,又能过滤部分过敏原。
晚上睡觉时,盖好被子,避免颈部着凉。每天尽量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鼻腔黏膜的抵抗力。
如果鼻腔内有异物或分泌物,可以用海盐水冲洗或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避免频繁挖鼻。
老年人尽量戒烟,限制饮酒量。
03、饮食调整
秋后气候干燥,可多吃雪梨、百合、银耳等润肺祛燥食物。雪梨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直接生食或炖煮成雪梨汤;百合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可煮粥或煲汤;银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作用,可制成银耳羹。
同时,要摄入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橙子、香菇、牛肉等,以增强免疫力。还可以适量食用蜂蜜、生姜、胡萝卜等抗炎抗过敏食物。
04、疾病管理
老年人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和鼻腔黏膜的健康。因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按时服药,控制病情稳定。定期进行体检,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鼻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鼻腔病变,预防鼻炎的发生。
秋后预防鼻炎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全方位的预防措施,老年人可以有效降低鼻炎的发病风险,享受健康、舒适的秋季生活。
供稿:宁波市北仑区卫生健康局、宁波市北仑区春晓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仇聪
审稿:宁波市北仑区春晓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 颜世昊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