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一刮嗓子干、皮肤裂?吃对5种“润燥王”,跟秋燥说拜拜
发布时间:2025-09-17 11:09:06

秋天的风一刮,身体先“喊救命”:嗓子干得咽口水都费劲,皮肤绷得快裂开。这哪是换季,明明是“燥邪”又来串门了!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主管中药师王倩婷指出,中医认为秋季主打一个“燥”字。燥邪就像一台无形的抽湿机,悄悄耗伤人体内的“津液”——也就是滋润人体的水分与营养液体。一旦津液不足,身体便会发出以下信号。

肺受燥邪:喉咙干痒、干咳无痰,因为肺最喜润恶燥。

皮肤受燥邪:干燥起皮、瘙痒,因为皮毛缺乏濡润。

肠道受燥邪:大便干结,因为肠道津亏,缺乏润滑。

因此,秋季养生的关键在于滋阴润燥,增益津液。但需注意,防燥并非简单大量饮水,而是更适宜通过饮食摄取能够“生津”的食材。

图片

中医药学中有许多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的天然之物,其生津润燥之效尤为显著,秋季不妨多吃以下5道食物,帮你安然度过一个“润润”的秋季。

01

百合:润肺大师

百合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治疗秋天最容易出现的干咳、心烦失眠等症状。它润的是肺阴,安的是心神。心里烦躁、睡不好的人群,食之尤为适宜。

食用建议:可煮粥、蒸食。经典配伍如百合银耳莲子羹,润燥养颜,香甜可口。

02

银耳:平民燕窝

银耳性平味甘,擅长滋阴润燥,是秋季食补的上佳之选。它富含的胶质不仅能缓解秋燥所致咽喉干痒、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津液匮乏之症,还能够润滑关节。久炖出胶的银耳羹,滋阴效果更好。

食用建议:冰糖炖银耳佐以红枣、枸杞,即成一道价廉物美的秋季润补佳品。

03

梨:天然矿泉水

梨性偏寒凉,生食可清热生津、清热化痰,适用于咳嗽痰黄稠。蒸熟或煮熟后寒性大减,功效转而以滋阴润肺、止咳化痰为主,适合干燥性、无痰的干咳。脾胃虚寒者生食容易产生不适,吃前可加热蒸制,让性味变得更为平和。

食用建议:川贝冰糖蒸雪梨,将梨去核,加入川贝与冰糖,蒸熟后食梨饮汁,对缓解秋燥咳嗽效果显著。

04

山药:平补能手

山药性味平和,不燥不腻,能同时补益肺、脾、肾三脏之气阴。它不仅能补肺阴、止干咳,更能健脾胃之气,促进身体自身生成津液,从根源上解决“燥”的问题,尤其适合脾胃虚弱者秋季平补。

食用建议:山药小米粥或山药排骨汤皆是佳选。简单蒸熟蘸点果酱,也是一款健康的润燥小食。

05

玉竹:滋阴良药

玉竹是滋养胃阴的佼佼者。秋燥不仅伤肺,也伤胃。有些人在秋天会感觉胃部有隐隐的烧灼感、口干舌燥、食欲不佳,这都是胃阴不足的表现。玉竹味甘多脂,药性平和,最能滋润胃腑,生津止渴。

食用建议:玉竹适合作为汤料,久煮才能将它的有效成分更好地释放。可用玉竹、沙参、老鸭一同煲汤,即成著名的沙参玉竹老鸭汤,是秋季滋阴润燥的食疗名方。

图片

虽然秋季适合润补,但并非所有“干燥”情况都适合。如果出现怕冷、痰多色白、鼻涕清稀等风寒症状,应避免食用性寒的梨、银耳等,以免雪上加霜。

另外,如果脾胃虚寒、容易腹泻,食用银耳、百合等润滑之品时需减量,或搭配山药、生姜等温中食材一同食用。

此外,很多人认为补津液就是多喝水,其实不然。秋季反而要避免猛灌白水,宜小口频饮温水,或饮用滋阴的汤羹茶饮。选择山药这类既能滋阴又能健脾的食材,从根源促进身体自身生成津液,才是长久之计。

最后,应对秋燥,需谨记润肺、生津、滋阴三大原则。饮食上宜减少辛辣、烧烤等燥热之物,多选用百合、银耳、梨子、山药、玉竹、蜂蜜等天然润燥食材。

顺应天时,借食养之力,便可安然度过一个滋润舒适的秋天。

供稿:杭州市卫生健康委,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宣传中心、中药房主管药师 王倩婷

审稿: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中药师 江砚

来源:健康浙江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