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晓飞在实验室里忙碌着。西湖大学供图
当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时,有多少剂量能够精准抵达病灶发挥作用?西湖大学云谷教授、研究员高晓飞给出的答案是:“以恶性肿瘤治疗为例,某些抗癌药只有0.7%的剂量能抵达肿瘤位置,到达相应细胞的药物比例只有0.004%。”
有没有一种方法,把药物精准递送到它应该去的地方?
这正是高晓飞团队正在做的事,在“新型细胞药物与递送实验室”内,燃起期冀之光。
药物如何精准递送?
作为西湖大学首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高晓飞团队在做的事,听起来就像科幻照进现实:让人体自身的红细胞变身“快递小哥”,精准将药物递送到需要它的地方。
“医学界其实有很多好的药物,关键是怎样把药精准送达目的地。”高晓飞打了个比方:传统的静脉注射药物方式,药物进入人体后如同“天女散花”,均匀分布到全身,真正能到达病灶起效的微乎其微。
如何实现药物的精准递送?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红细胞。
红细胞,这叶在血液中穿行的“红色生命之舟”,不仅是氧气的忠实搬运工,更是一个理想的药物载体。
它是人体内数量最庞大的细胞类型,约占总细胞数的四分之一。更重要的是,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经过改造也不会发生畸变,安全性极高。它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服役期”约为120天,随后便在脾脏和肝脏中被自然清除,就像完成任务的使者,安然撤离。
不仅如此,高晓飞团队还发现,红细胞具有一种天然的“归巢本能”,它们会定期回到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脾脏。归巢,这个充满诗意的词语,在此刻被赋予了科学的内涵:红细胞如同识途的飞鸟,一次次返回脾脏这个“免疫大本营”。
“所以,红细胞就像身体内天生的、非常精准的‘快递小哥’,把我们‘装载’的药物全部靶向送到免疫系统的‘大本营’,以此激活增强自身免疫系统,更好地对抗疾病。”高晓飞解释。
临床试验疗效怎么样?
走进西湖大学新型细胞药物与递送实验室,只见各类试管、导管与仪器在实验台上井然有序地排列,研究人员正忙碌着,安静且专注。
将微小的药物分子精准“安装”进红细胞这幢“生命大楼”的正确“房间”,是打造“红细胞快递小哥”的核心技术所在。
作为外行,记者虽难以看懂研究人员手中的操作,却在瞥见实验室临床成果报告的那一刻,深刻理解了门口那张小告示的含义——“请随手关门,里面的人正在拯救人类”。
高晓飞团队研发的红细胞药物目前主要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自2023年年初起,他们与浙大一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合作,对包括肺癌、肠癌、宫颈癌在内的晚期癌症患者进行临床试验,每位患者1年接受17次治疗。这些患者大多对现有免疫疗法已不再响应,属于“无药可治”的群体。
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团队公布了参与临床试验的14例患者的数据,结果显示肿瘤应答率接近50%,2例患者的肿瘤消失。“这意味着近一半的患者肿瘤大幅缩小或消退。”高晓飞说。
治疗过程也非常“接地气”。患者只需抽取约100毫升血液,3天后回输改造好的“红细胞药物”,无需住院,大部分患者是“公交车来,公交车走”。
对团队来说,这是阶段性的胜利,接下去要做的是扩大样本量、进行更长期的随访。
希望总在眼前。对于未来,高晓飞团队期待药物尽快上市。基于红细胞天然的靶向递送能力,这一技术平台还拥有广阔的想象空间。除了癌症治疗,团队已布局痛风与心血管疾病等领域,探索更多的可能。
科研何为“有用”?
在与高晓飞的交流中,记者感受到他的视野早已超越了科研技术细节本身。
这位从海外归来、选择西湖大学的科学家坦言,真正让他决心留下的,是与施一公、饶毅等创始人的会面。“他们想做一件不一样的事,如同一次‘冒险’。”在他眼中,这种从零开始、开创中国新型研究型大学先河的尝试,充满魅力,“这件事如果做成,其影响力将是深远的。”
冒险,从此成为他科研路上的精神底色。他坦言自己并不常去想结果,“顾虑太多,反而无法前行。关键在于,这件事值不值得做。只要值得,哪怕希望渺茫,也须全力以赴。”
2020年,高晓飞创办的西湖生物医药正式落地,成为西湖大学首个自主科技成果产业转化项目。2024年11月,他加入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担任全职云谷教授,将精力集中在细胞药物与递送技术的研发应用及项目孵化上,正式开启科研创新与产业创新同频共振、双向奔赴的全新旅程。
研究路径在探索中逐渐清晰,团队将主攻方向聚焦于癌症治疗,生产工艺也同步升级,从纯人工走向自动化。“如今只需1—2人,操作5—6小时,按动几个按钮,便能完成一份红细胞药物的制备。”高晓飞说,这一步,为未来规模化生产铺平了道路。
所有努力都指向同一个理念:做有用的科研。高晓飞常对团队人员说起:“既然已读到博士,我们做的研究就应当有能力去改变世界。”
在他看来,当前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顶尖创新突破”,“如果我是一名癌症患者,我不希望你告诉我这个药10年后才来,因为我可能活不到那天。我们需要的是立刻就能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场始于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冒险”,正在实验室的瓶瓶罐罐与自动化产线中,一步步走进现实,回应每一个生命对明天的期待。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