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启正网> 精粹评论
[白杨]法轮功信徒转化临界心理探析
2016年04月20日 11:33:56 星期三

  临界是指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交界状态。经过一个时期的思想引导之后,法轮功信徒原思想中的邪教毒素得到一定的清理,其中极端荒谬的部分往往已经被摧毁,但是多年积累的毒素并不可能立即全部被清除干净,特别是当信徒处在与法轮功决裂与否的临界状态时,内心往往十分痛苦。

  一、临界心理的表现

  坚持还是放弃?这是信徒对法轮功动摇之后最为纠结的问题。坚持,似乎目标荒谬,不切实际。放弃,意味着对自己曾经苦苦追求的目标彻底否定,感情上难以接受。处于临界状态的信徒心理异常脆弱,情绪无常,通常伴随着四种心理感受。

  失落感。信徒曾经坚信自己是来自宇宙的神、法王,是半人半神的超常人。而现实却无情地要将他们打回原形,从天上拉回地球,修炼成神的希望即将破灭,满眼金色的天国世界将永远不可能到达。处于临界心理的信徒往往感到前途渺茫,非常失落。

  负疚感。在面临坚持还是放弃的临界状态时,法轮功信徒仍不能完全摆脱法轮功歪理邪说的影响,时不时会认为自己的行动违背了对“师父”忠诚承诺,是叛徒,是在对大法犯罪,存在着较强的负疚感。

  孤独感。一些信徒原本为寻找归属感和群体依托而陷入法轮功,如果决定与法轮功决裂,将要面临的是脱离“集体学法”环境,离开组织,割断与一起学法多年的功友联系,这使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感到孤立,并对此深感不安。

  恐惧感。由于受李洪志“法身说”和“业报论”的影响,当信徒对法轮功信仰产生动摇之后,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恐惧感,表现为对李洪志“法身”惩罚的担忧,较常见的是表现为疑病症。他们极端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精神高度紧张,自述在停止练功后病情出现反复,身体状况与练功时相比差了很多。

  二、临界心理的成因

  对于脱教与否的临界心理,美国反邪教专家斯蒂文。哈桑有一段精辟论述,他说“邪教的思想控制可以理解为一种影响体系,用来瓦解个人的真正本体,代之以新的本体。”邪教组织利用恐惧和罪过来灌输教徒,“当教徒脱教时,”这种深埋的心理地雷所引起的痛苦简直难以想象。“斯蒂文。哈桑认为产生这种痛苦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样也必须从法轮功信徒自身原因和外在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信徒自身认知系统存在缺陷。法轮功信徒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构存在严重的偏差,使他们轻易地成为李洪志歪理邪说的俘虏,跌入了李洪志实施精神控制的圈套。从世界观方面来看,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社会、对待个人,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生活经历中的困难和坎坷。视社会一片漆黑,看世界遍地荆棘,对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悲观失望。当李洪志以道德批判的形式兜售反社会的精神毒品时,他们自以为找到知音,产生共鸣,欣然全盘接受。从人生观方面来看,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或不愿意坦然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受神秘主义思想影响,梦想通过某种“修炼”的途径,提升“道德”,改变人的肉体和本质,超越生死大限,直接进入“天国”,实现永恒的存在。所以当李洪志给了他们一部“上天的梯子”时,便如痴如狂,趋之若骛。从价值观方面来看,他们把个人“修炼”和个人“圆满”作为人生价值体现,被法轮功组织蛊惑利用,发展成不顾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利益的极端狂热,不顾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攻击行为。

  其次,信徒不良心理被反复刺激。认知的缺陷直接导致心理的不良,法轮功练习者不良的心理主要表现为:易受他人情绪感染和精神操纵、从众心理、认知幼稚化、过度自信和过度自卑相互交织的复杂心理等等。这些原本在正常的开放性环境中不至于有大害的不良心理,却在法轮功组织有意识的诱导和反复强化刺激下,很快发展成为自我封闭、自命不凡、自以为是的异常心理状况,并且由自我封闭状态迅速发展为信息障碍症状,自我本体被邪教的歪理邪说逐步置换。有的法轮功练习者在数百遍背诵李洪志的《转法轮》后,完全丧失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意志,形成典型的受他人控制利用的“情感不成熟——自我中心”病态心理。他们的精神状态表现为偏执,有的发展为躁狂,某些重症患者甚至发展到自杀和杀人害命的地步。

  第三,信徒“身心受益”感受被无限放大。在与法轮功信徒交流中,他们往往自述在练习“法轮功”后,自己的身心获得了很大的益处,如某种或几种疾病减轻或治愈、性格变好了,道德水平提高了、出现了“特异功能”等。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不懈怠和有规律的运动,是身体健康的原因之一。客观地说,法轮功信徒长期坚持不懈,严格作息,有规律的“学法”、“练功”,对于防病健身、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身体素质有一定的作用。这也是许多法轮功练习者普遍感到身体好转的重要原因。但随着“学法”的深入,在李洪志邪说的影响下,在群体意识和练习者的自我暗示反复强化后,信徒将这种感受泛化,由单纯地相信练习动作可以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上升到认同李洪志的“法理”,坚持所谓的“以法为师”,偏执地把李洪志的说教作为衡量一切人或事物正与邪的唯一标准,这又将他们的思想引向一个极端。在对信徒进行教育过程中,“身心受益”也就成了他们拒绝接受教育和转化的挡箭牌,同时也成为了思想动摇之后易反复的重要原因。

  三、临界心理的化解

  信徒从痴迷到产生临界心理这一过程的转变,既说明前期的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信徒对法轮功产生了怀疑,引导得法,可使信徒摆脱困惑,重塑新生。但同时,临界心理是一种不稳定状态,也是转化的关键状态,引导不得法,极易重蹈覆辙,让教育转化功亏一匮。笔者建议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化解临界心理:

  心理疏导。主要目的是采取迂回的办法,对临界状态信徒的情绪进行调整,诱导其回归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处于临界心理的当事人往往处于高度焦虑之中,表现为生活节奏紊乱,起居失调,整天昏昏沉沉,不知所措。这时任何不恰当的言行都会他们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应尽可能对当事人予以呵护照料,尽可能在心理上、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关爱。通过漫无边际的交谈,使当事者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完成自我心理调整。同时,也可通过帮助其认真执行日常生活起居制度,请医生为其诊疗,带其参加体育锻炼、聆听音乐等。对于“脱教症状”较重的人员要加强陪同监护,必要时请心理医生予以检查矫治,防止在不良外力作用下致其发展为精神崩溃甚至精神疾病。值得注意的是,疏导和干预应注意把握力度,避免令当事人产生受控制,受干扰的想法。

  重建认知。由于长期反复“学法”、“炼功”和被法轮功组织的反复洗脑,使信徒思想上中的邪教余毒短时间无法轻易彻底消除。帮助处于临界状态的当事人重建认知和理想系统至关重要。重建认知的关键是引进并树立实践观点和科学精神。重建认知和理想系统系统着重要围绕三个目标:第一,清除个人错误思想,清除白日飞升、圆满、成仙成佛的荒谬余毒;第二,重建合理的个人理想。使个人理想既要符合社会规范,也要具有实现的现实可能性;第三,正确认识社会上的消极现象。引导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个人的挫折和逆境,防止重蹈覆辙。

  转移替代。转移替代即将原有的“法理”观念和“学法”、“练功”行为用符合社会规范正常观念和行为予以取代,避免当事人原来的思维惯性、行为惯性使其重新陷入法轮功。在取代方向上,通过转移替代,把当事人对身体的担心引向对家庭、社会的责任和对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的关心,把他们对“业报”的惧怕引向对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对知识的领悟来化解恐惧心理,并创造条件,使他们寻求组织归属感和群体依托感的需求,在参与积极向上的社会公益、文体等活动中得以实现。

来源:凯风网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