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的源流、形成和传播的历史过程
发布时间:2016-04-28 13:44:05

    有些人称迷信为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是因为迷信的源流、形成和传播经历了一个复杂漫长的历史过程。传统迷信或曰民间信仰是文化小传统的核心部分。根据美国学者罗伯特·雷德费尔德在《农村社会与文化》中提出的文化大传统和小传统的说法,及将其理解为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正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可以将民间迷信信仰理解为民间文化的核心内容。文化的大传统是指经过知识精英们加工提炼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和观念意识的经典文化。小传统即民间文化,指积淀在民众的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中的心理样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习而不察的传统。他不仅为普通民众所拥有,同时那些达官贵人、皇亲国戚在涉及他们实际生活和利益时也认同这样的传统。

    民间迷信溯源于古代夏、商,尤其是西周的原始宗教,古人对天、对祖先、对圣贤崇拜的内容和方式。包括认以宇宙的星占历算、秩序化的对众神、先祖的祭祀仪式、了解人自身的巫术方技(通神术、占卜、祭祀仪式、龟策术、解梦等神仙方术)。古人通过巫觋或史官的操作技术(主持祭祀、侍奉、沟通鬼神、通晓预测)为君主统治秩序,对外战争、重大决策的预测,以及祭祀上天、先贤、祖宗服务。由于原始宗教是以宗法血缘制度纲纪天下,建立一整套政治统治、社会等级秩序和宗族伦理道德,建立完整的以祭祀仪式、方法、技术在内的宗教制度。这不仅成为人们生活的样式,而且在人们的观念中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信仰。因此,表达这种信仰的天文历算、巫术、占卜、解梦、招魂等神仙方术得以发展。并且,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是巫觋或史官通过对征兆、暗示、隐喻的解释将鬼神与人间的万事连接起来,按着君主的意愿或自己的认识解释神意、神性。甚至为了一定的目的操纵神意,控制君主。正是由于这种对征兆、暗示隐喻的解释带有主观随意性,使古代原始宗教为后来迷信在传播过程中的随意解释神性、随意造神、随意改造其他宗教的神为我所用开了先河。

    经历春秋战国的战乱“礼崩乐坏”作为国家的宗教不复存在了。但是,由此形成的神仙方术所涉及的天文、历算、占卜以及融进阴阳范畴和五行理论解释的卦向,方技、数术等形成了体系,流传在民间,民众按着对自身行为和利益合理的解释法则理解,久而久之积淀成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样式。随着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集政治与思想控制于一身的政策的确立,以及后来逐渐形成的融入佛、道的儒学为核心的主流文化,非但没有弱化民间迷信信仰,反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间信仰逐渐渗透进了儒、释、道的内容,融进了谶纬神学、玄学、神化的理学,甚至还有近代西方宗教的个别内容。并不断将历代的世俗英雄、行业的始祖神化,历史的积淀成为民众祈求神灵保佑、消灾解难,企盼生活安定,寻求心灵抚慰的对象、方法和手段,即庞杂的民间信仰。

    汉朝主流思想的确立,并没有影响民间信仰的存在。首先,因为主流思想与信仰包括了主导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比如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政治治思的伦理道德的思路设计,关注的是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即社会的群体价值。没有或极少关注民众个人的价值目标,个人的价值追求,以及解决心理和期望问题的思路设计。民众所关心和企盼的是如何战胜灾害,使个人、家庭、家族安定、生活富庶和生命绵长等实际利益。当时的主流价值取向满足不了民众的愿望,因此,就为民间信仰、为民众追求个人价值客观上留有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其次,西汉初期的精神资源即基本的思想要素对于官方和民间虽然是共同的,有古代宗教的遗留、儒学思想、黄老思想、法术思想、阴阳刑德、天志明鬼、五行及数术方技等。但是,官方的主流思想是将这些资源上升到思想文化层面,提炼出宇宙、社会、人伦的哲理体系,融入社会政治,成为治理社会的策略、手段,服务于国家利益。民众则注重这些资源中能够给他们带来实际利益的数术方技的实用操作层面,如对“天”、“神灵”、“祖先”、“圣贤”敬拜的礼仪、崇拜方式,尤其推崇神秘的巫术的暗示、征兆、隐喻等象征的美好意义,及其化险为夷、趋利避害,满足其精神的和现实各种利益的诉求。民间迷信信仰就是在此基础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吸纳新奇的、少数民族宗教的东西,逐渐形成多元庞杂的内容。民间信仰历经两千多年,花样翻新地传播着、发展着。今天,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成为了民俗文化,成为了风俗习惯。被神化的世俗英雄至今仍被人们所敬仰。但还有一部分表现为愚昧和迷信的内容仍然传播着,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来源:凯风网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