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钱江三桥马上要有非机动车道了 7月份开通
发布时间:2016-05-24 10:38:31

杭州钱江三桥马上要有非机动车道了 7月份开通

  上坡难 摄影 严嘉俊

杭州钱江三桥马上要有非机动车道了 7月份开通

  下坡陡 摄影 严嘉俊

杭州钱江三桥马上要有非机动车道了 7月份开通

  钱江三桥新建上下桥坡道效果图 三桥集团提供

  钱江三桥马上就要有非机动车缓坡车道了!预计6月底完工,有望7月投入使用,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钱江三桥上下桥推车的“老大难”问题将彻底解决。

  钱江三桥(又称“西兴大桥”)是1997年建成的,当时是浙江首座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斜拉索桥梁。由于当时非机动车过江很少,设计时,三桥是公路收费桥梁,主要解决车辆过江难题,没有考虑非机动车通行问题,只在景观上作了一些考虑,增设了1.5米左右宽的行人观光道用于看潮,还有4个行人用的观光楼梯。

  观光楼梯有一点不好,就是坡度太陡,坡率达40%,相当于25°。步行上下倒还好,三轮车、电动车、自行车过桥,必须要沿着台阶转3个弯,载物稍重,上桥要躬身屈膝用力推,下桥要脚后跟蹬着地、全身后仰把住车,再重些,就要有人帮忙推拉了。

  因为坡难上难下,20世纪初,还催生了一批专门帮忙推拉车的人(快报2001年12月17日3版曾详细报道过)。

  63岁的陆金林住在三桥南岸,曾经推自行车过江卖过菜。昨天他回忆,一般推150斤给2元、250斤3元,越重越贵,最多给过5元。有时候推到一半,说太重了,得加钱,“能怎么办?给咯!”

  坡道陡不陡?记者现场采访体验

  杭州交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竺承锋经理说,过桥的菜农现在几乎看不到了,大多是上下班或者过往的行人。

  对于这条坡道,昨天在现场采访时,几乎人人都有话要说。

  73岁的刘贵深停好自行车,喘着粗气,伸出三根手指:“三年前,那时候我骑的电动车,下楼梯拉不住,冲下去了,鼻子磕到台阶上,血哗哗的……”

  陆善炎是浙工大退休教师,家住朝晖,昨天他突发奇想,骑上电动车去滨江看奥体博览中心。回来时经过三桥,犯难了,望着这么陡的楼梯,他迟疑了一会,还是决定要上。推到第二层,喘着气,休息了1分多钟,招呼我帮他推一把。

  听说新坡道就将投入使用,陆老师喜不自禁,狠拍一下车座说:“太好了!真当是解决了我们的难题了,我78岁了,小伙子,这么陡的楼梯,(新坡道)好!”

  我借陆老师的电瓶车试推了一下。坡率40%的斜坡,我觉得加大电量应该能冲上去。在电瓶车冲上斜坡的一瞬间,不自觉猛拧电门,不想电动车一个猛冲,差点翻过身来。路过的一位大姐告诉我,电量要适中,太慢上不去,太大就容易翻倒,下坡也是这样。大姐从旁边斜坡轻松自如地冲到了顶,看得出来,这道斜坡,她经常在走。


  新建了4个缓坡坡道

  彻底解决推车上下不便问题

杭州钱江三桥马上要有非机动车道了 7月份开通

  西兴大桥新的上桥非机动车道正在紧张施工中。摄影 严嘉俊

  竺经理说,他们曾做过统计,高峰时段,单侧每小时电动车上下楼梯833辆、自行车27辆。过江后,37%的人走了清江路,63%的人转向了之江路。因为楼梯较陡,特别是雨雪天气,电动车、自行车上下非常不方便,市民反应很强烈。

  这次借G20峰会召开的契机,市政府下决心解决电动车、自行车上下三桥困难的问题,在江南、江北各新建了一对上下桥缓坡坡道,就在原来的楼梯外侧。“为什么叫缓坡?因为坡道从原来40%的坡率降到6.7%,推车上下无压力。”

  新坡道总长879米,宽2.5米,出入口还在原来的楼梯位置不变,为了保证安全,出入口设置成了直角转弯。

  这几天正在焊接坡道的护栏。护栏用的是高等级不锈钢,能防护电动车正常冲撞,保障行人安全。接下来,就是铺防滑地坪和桥体涂装了,整个工程将于6月底完工,最后是工程验收,预计7月份投入使用。原来的楼梯怎么办?会继续保留,供行人使用。

  十年来最大一次提升改造

  还对桥梁结构进行了维护加固

  据了解,这次钱江三桥整治总共有十余项内容,包括桥梁检测、桥梁结构设施维护加固、景观提升及非机动车道上下桥改善工程,以及汽车、航道抓拍系统提升,过江光缆整治等。

  桥梁检测和桥梁结构设施维护加固,主要是对桥梁病体进行全面检测,比如桥体裂缝,使用粘贴钢板进行了加固。还在航道中间安装了摄像头,抓拍过往船只的运行情况。

  “钱江三桥首次大修是2005年,这是近十年最大规模的一次综合整治。”竺承锋说,综合整治中,还清洗和修复了灯具,更换了近3000套节能环保光源,夜景营造的氛围与钱江新城、奥体中心等周边环境协调共融。

  另外,大家开车经过时可能已经看到过了,三桥以“中国红”为主题,对桥体混凝土表面、钢结构、路灯等进行了涂装。到时候,夜晚的灯光焕然一新,红色的护栏映入眼帘,会带来舒适的全新体验。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殷军领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