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瓷褐彩云纹油灯”。
“青瓷褐彩云纹盖罂”。
观众正在观赏馆藏的国宝级文物“青瓷褐彩云纹熏炉”。
B
一馆三“国宝”
博物馆精品厅里陈列了从吴越国王陵及王室家族墓出土的三件“国宝级”秘色瓷和众多王室“御用”的金银宝物、玉器等,反映了吴越国作为“东南乐土”的繁荣富盛,为研究吴越国的农业、手工业、商品贸易及科技文化发展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三件镇馆之宝——青瓷褐彩云纹熏炉、青瓷褐彩云纹盖罂、青瓷褐彩云纹油灯,于1980年在临安锦城街道西墅村钱镠之母水丘氏墓出土。1995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将三件文物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熏炉由盖、炉、座三部分组成。盖为盔形,长颈托盘承钮,盖钮被设计成含苞欲放的荷花形状,钮颈和颈底一周分别褐绘云纹和莲瓣。熏炉通体施釉,釉色青翠、滋润,器体硕大,器形规整,构思精妙,堪称唐代越窑青瓷工艺的巅峰之作。
罂由器盖和器身两部分组成。器盖呈半球形,以九瓣曲边荷叶作钮。整器高大、规整、秀美,纹饰生动,体现了唐越窑炉火纯青的烧制技艺。
油灯呈钵形,敛口,弧腹,高圈足外撇。通体施釉,呈青黄色,釉面滋润,局部有冰裂纹。釉下绘褐彩云纹,腹部饰如意云纹和莲花,腹底和圈足各饰云气纹。器形端庄,工艺精致,装饰靡丽,是唐代越窑烧造的精品。
临安博物馆馆长朱晓东介绍,三件文物之所以能享有“国宝级”的荣誉,是因为兼具了“材质之美、工艺之美、题材之美”。三件文物器体硕大,器形规整,工艺精美,构思精妙,烧制难度极大,成功率低;制作工艺规整,没有起泡、沙丁、瑕疵或变形;在烧制技艺上采用釉下施彩,工艺难度大,是晚唐越窑青瓷中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