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塑”元旦起实施 杭州各类场所、外卖做得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1-01-04 09:38:16

环保意识最强的还是大伯大妈

都市快报报道 元旦开始,“限塑令”升级为“禁塑令”。

根据杭州市的实施方案,到2020年底——

市区建成区[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高新区(滨江)]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市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县城以上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以上被点名的塑料制品,是否退出“舞台”?新规落实得如何?元旦假期,都市快报“民意直通车”记者兵分两路,进行了随机体验。

博库书城塑料袋,只有一个中国环保标志

坐标:博库书城西湖文化广场店

袋子五毛一个,材质信息显示不全面

1月1日下午,我们来到博库书城西湖文化广场店,书店里家长带着孩子看书、买书的占了大头。

在收银台旁观察发现,除了结伴前来背着包的学生,其他顾客大多会选择买上一个塑料袋。

家住朝晖的张女士,特地趁着节假日带着上小学的儿子来买教辅用书。对于禁塑新规,张女士表示自己听说过,但是具体的内容并不清楚:“袋子大概几毛钱吧,我也没注意。现在书店也不能用塑料袋了吗?”

我们也买了一本书,并提出想要买一个袋子。书店收银员表示,只有大号塑料袋可购买,标价五毛一个。

“这是可降解的吗?”

“不是的。”收银员回答说。

在书店塑料袋表面,并没有看到标准号、降解途径、产品的材质等相关信息,仅仅只有一个单色的“中国环境标志”。

坐标:世纪联华和平购物城店

老年顾客多用环保袋

塑料袋未进行更换

第二站,我们来到位于和平广场的世纪联华超市。元旦下午3点,超市里人很多。

我们在生鲜食品区、收银台来回转了几圈,发现环保意识最强的还是大伯大妈,绝大多数老年顾客都携带了各色大小不一的环保袋,有的还拉着小推车前来购物;反倒是年轻人两手空空,大多选择在收银时直接买袋子装东西。

按照规定,用于盛装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连卷袋、保鲜袋等是排除在禁令之外的。因此,在超市的生鲜区,这类塑料袋依旧是“无限畅取”,部分顾客一口气可以抽上七八个,用不完就丢弃在购物车里,浪费的情况有些严重。

我们在自助结账处购买了一只超市的购物袋,售价4毛钱。

相较于书店,超市购物袋的显示信息就要规范得多。塑料袋印着塑料制品回收三角形式样的标识,这是由美国塑料工业协会于1988年制定的,这套标识将塑料材质辨识码打在容器或包装上,从1号到7号,分别对应不同的材质。数字02与下方的(PE-HD)-MD5(PE即为polyethylene的缩写,聚乙烯),代表着塑料袋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属于不可降解的材料。

在出口处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大家无一例外都很支持“禁塑令”。也有市民表示,新规才刚刚开始施行,改变需要过程,要多给企业一些时间。


一点点塑料袋对比 左旧右新


坐标:育英路

品牌连锁奶茶店已上新环保材质吸管

奶茶店、咖啡店一直是一次性吸管消耗的“主力军”,新规面前,这些饮品商铺做得怎么样?

2日上午,我们来到西湖区的育英路,由于临近浙大紫金港校区,这里的奶茶店扎堆,不足300米的路上,一共开了7家奶茶店,其中有6家都是品牌连锁,分别是一点点、茶百道、coco、黑泷堂、古茗、厝内小眷村。时逢元旦假期,几乎每家店门口都有不少人在排队。一家家看过来,发现这些连锁品牌店都已换上了可降解塑料吸管或者是纸吸管。

为了避免顾客不理解,古茗奶茶在收银台旁放置了更换吸管的说明,上面写着:“为响应政策,即日起门店吸管将替换为纸吸管”,并温馨提示“无加料饮品,不插吸管,一样好喝哦”。

古茗奶茶店提示语

我们去茶百道买了一杯奶茶,店员忙不迭地提醒:“纸吸管要尽快喝完,浸泡时间过长可能会软掉。”

这条街上唯一自营的“花哥”奶茶,更换就没有那么及时了,依旧使用着不可降解吸管。不过,老板也说,纸吸管已经下了订单,等库存的塑料吸管用完就更换:“虽然成本高了一点,但是环保肯定更重要。”

学生们点的外卖,还是以塑料袋居多


坐标:浙大紫金港校区附近

外卖打包情况不容乐观

紧接着,我们又骑车前往育英路的便利店、小超市问了问情况。

“我们已经全部换成这种可降解的塑料袋了。”我们在浙大紫金港校区附近的全家便利店花钱买了一个塑料袋,价格是6毛钱,摸上去明显感觉要比之前使用的塑料袋软上不少,手感也更细腻。下方还标注了“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一行小字。

但自营的小超市、小商店没有这么规范,我们去了紫荆花北路一家“松鼠零食店”,接待的老板娘压根就不知道“禁塑令”这回事,塑料袋也没有更换。

一圈逛下来,已经到了午餐时间。在浙大紫金港校区西侧(靠近蒋墩路)校门口的桌子上,外卖一份接一份送达。驻足观察,外卖的外包装基本都是塑料袋,鲜有纸袋出现,随机拎起几份看了看,很多塑料袋上,除了品牌广告之外,没有任何其余的信息。

三天时间里,我们也随机点了一些外卖做测试,发现肯德基、一点点等做得很规范,从打包袋再到吸管,都使用了环保材料。在打包袋上,标准号、降解途径、产品的材质等一清二楚,消费者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相关信息。

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曾几何时,因为质轻、防水、成本低,充斥于日常生活。随着越来越严重的“白色污染”,加强塑料污染的治理、建立健全塑料制品管理长效机制刻不容缓。

早在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限塑令”。

而从现在开始,“限塑令”升级成了“禁塑令”,一字之差,意义重大。市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因此发生不小的变化。

三天体验,发现了很多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但相信随着宣传力度加强、管理力度加大,一定会有明显改观。其实,再好的政策要实施到位,共建、共治最后才能共享,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朱振辉 文/摄 培训生 费静怡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