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旧改“最佳案例”中的民生密码: 补短板强功能 改出共富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2-06-29 10:04:36

功能拓展逐步“覆盖全龄” 引入市场化运营提供有活力、多元化、可持续服务

除“一老一小”外,小区内各年龄段居民的需求,随着旧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和迭代升级,也持续地被满足,不断实现全域全龄全周期服务覆盖。

在西湖区翠苑四区的民生综合体内,紧挨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是文化家园。这里的迷你健身馆和阅览室,成为年轻居民最喜欢的场地。“阅览室里空调Wi-Fi齐全,来这里做事效率高多了。”居民楼女士居家办公时,喜欢带着电脑来阅览室工作。

而200平方米的健身房,成了小区内健身达人们的“刚需”。“基本健身器材都有,24小时全天开放,还使用智能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特别方便。”小区居民张琳以前都是花大价钱去外面健身房办卡,现在果断“转战”小区健身房,“每天上午9点至11点是免费的,其余时间办卡也很实惠,包两年才不到1000元。”

上城区南星街道复兴南苑则融入未来社区理念,着力打造“未来邻里”场景,规划在复兴南街北侧范围内末端结合亲水儿童戏耍设施以及绿化景观设计,搭配现代活力的景观小品,形成“亲水活力”活力星广场,同时统筹邻里中心、社区活动室、杭州书房等搭建多维度、多主题、全年龄的邻里共享空间体系。

通过旧改多措并举,一个个老小区腾出了空间、建起了邻里中心,但如何将这些物理建筑的集合体,真正变成有温度、有活力的“生活共同体”,还需要借助社会专业力量和市场化机制,为其注入“活水”与“引擎”。

余杭区余杭街道宝塔公寓改造前虽有邻里中心,但设施陈旧、物业闲置率高、场地脏乱。为此,街道不仅对邻里中心做了提升,还专门引进了运营机构,使其重新焕发了活力。如今,这个邻里中心成为了面向余杭街道及社区的综合性社会文化服务载体,开展的各类主题活动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赞誉。

上城区采荷街道青荷苑社区通过旧改新增社区配套空间2000平方米,引入了第三方养老专业机构,制定包含老人食堂、健康问诊在内的康养服务清单;同时,与采荷二小合作探索“双减”政策下的“家校政社”融通机制,由政府搭台、晓荷家委会联动,建立实体化名师工作室,推动名师走下讲台、走进社区。针对老小区被诟病比较多的物业管理问题,青荷苑则引入知名物业公司,探索“金牌管家·物居业三方联动”模式,通过物业同步对接社会资源,为居民提供上门干洗等各项服务。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莉莉 通讯员 杭建宣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