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阳消阴长 此时宜以“收”为主
发布时间:2022-08-09 10:41:32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转换时期。

《黄帝内经》中讲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老祖宗很早就知道养生需要顺应四时,也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因此秋季养生要以养收为原则。

如何养收呢?浙江省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施一春为老年朋友来支招。

早睡早起。对应天地之气,起居应该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情绪上需要意志安宁,避免焦虑紧张,这样可以缓解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多食酸味。在五行中,秋季对应的是肺脏,酸可以收敛肺气,辛则会发散泻肺。因此,在饮食方面,应该尽量少吃葱、姜等辛辣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水果,比如李子、百香果、柠檬、猕猴桃。其次,秋季比较干燥,易伤津液,饮食上还可以多吃些健脾润肺的食物,比如百合、银耳、山药等。

适当锻炼。平时经常听到春困秋乏这一说法,秋天人体相对比较容易疲乏,那么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立秋以后,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适量运动。但是由于此时白天天气仍较炎热,因此建议尽量在太阳落山以后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防止出现中暑、脱水。

调理脾胃。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气温还是较高。经过苦夏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下降,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所以,在初秋这段时间里,应该注重脾胃调理,为接下去的冬季养生做好准备。

莫要贪凉。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每年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今年要到8月15日才是末伏。一时暑气难消,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夜间不要贪凉受寒。现代生活常见的是用空调冷饮来消暑,而过分依赖空调冷饮则会伤害体内的阳气。中医常说“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在赤日炎炎之时仍要注意保护体内阳气。

来源:浙江老年报   作者: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陈瀛 郑皓嘉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