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就杭州就业促进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发布时间:2022-09-01 11:00:44

“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如何化解? 

高校毕业生、残疾人、农创客如何更好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杭州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整体就业形势稳定。

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带来的冲击,杭州就业促进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昨天上午,杭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就杭州就业促进工作开展了专题询问。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和巡视员,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部分市人大代表等进行专题询问。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应询。

问题1:怎样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杨雪强第一个提问。他问的是市政府,杭州在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助力共同富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成效如何?

杭州市常务副市长柯吉欣:首先是稳定就业岗位,全市共返还、发放、减征社保等资金达63.36亿元,惠及企业将近140万家;其次针对重点就业人群,比如高校毕业生,杭州开展离校高校毕业生的服务攻坚行动,共有1.44万学生得到帮扶,到目前整体就业率达到75.6%,市属高校达到91%。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吸引35周岁以下的大学生26.14万人,应届毕业生有13万人。

问题2:如何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

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规模和数量创历史新高。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悦提问,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市人力社保局采取了哪些举措?落实情况如何?

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叶茂东:到目前为止,杭州市共吸引35周岁以下的大学生26.14万人,应届毕业生13万人。在吸引人才的同时,也给就业落实带来一定压力。

为了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除发放毕业生补助,杭州市通过宣传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25万个;争取“公共岗位吸纳一批”“实习见习留下一批”,引导市属事业单位扩展就业岗位;同时实施杭州市大学生三年创业行动计划,带动就业4430多人。

问题3:财政支持保障情况怎样?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黄昊明向市财政局提问,杭州市近五年来就业专项资金预算安排情况怎么样?在提高财政资金绩效上有什么举措?

杭州市财政局局长谢建华:近五年来,全市共安排财政性资金达到了83亿元,每年平均支付达到4%以上,其中市本级财政安排支出55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

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的影响,市财政局会同市人社局共同制定了《杭州市就业滚动资金管理办法》,针对30余项就业的政策以及资金进行了新一轮的评估和清理,确保资金快速直达使用的单位,直接惠企利民。

问题4:职业技能人才如何更好就业?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蒋应成注意到,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仍然不高,职业教育适配性不强、高技能人才短缺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萍:2021年杭州市属高职院校毕业生达到1.19万人,招生人数达到1.39万人,与2017年相比分别增长了7.5%和25.7%,职业院校毕业生持续增长。

杭州市通过实施市属高校产学对接工程,2021年全市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量累计达到41.6万人次,重点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和家政服务人员等群体,提升了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问题5:如何保障困难群体就业?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杭州市残联负责人杨英英关注到妇女劳动权利和残疾人就业保障。她向市人力社保局提问,如何促进低保低边、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和残疾人群体就业?

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叶茂东:自2017年以来,全市帮助近40万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有22万人。

针对这些就业困难,杭州通过优化服务手段、提高职业能力评估、给予指导等,到7月底全市有劳动能力和有意愿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75.83%。

问题6:如何加强对“农创客”的政策指导和帮扶?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魏丹英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随着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电商、农文旅项目运营管理等专业人才较为短缺,农村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姚吉锋:我们搭建了“农创客”的平台,从2019年开始共引进了“农创客”4228人。之后,通过省、市、县(区)三级培训,提升“农创客”职业技能。在金融支持方面,从2020年到2025年每年滚动信用贷款不少于500亿元,目前已发放贷款159.88亿元。同时还有政策性农业保险,一位“农创客”信用贷款最高可达1000万元。

问题7:“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如何化解?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决策部门主任吴志明在执法检查中发现,受主城区生活成本、高端产业人才需求、用人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就业市场“岗缺人”和“人岗不匹配”现象并存。

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叶茂东:这几年杭州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来缓解就业结构的矛盾。一是精准地开展招聘、信息共享、指导就业等就业服务,破解人、岗不匹配的问题。二是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提高企业培训的质量,鼓励企业开展员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

问题8:如何保障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权益?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郑利敏关注到,近年来,杭州市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外卖送餐、网约车、网络直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但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还比较弱,部分人员也存在参保意愿不够强等问题。

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叶茂东:根据省厅的数据,杭州市的新业态平台共156家,杭州市的灵活就业参保人员128万,其中新兴业态人员115万。

针对这个现象,人力社保局会同全市十几家单位制定了维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实施意见,对企业采取劳动派遣、外包等合作的方式时双方的权利义务做出了界定。

同时强化保障维护合法权利,包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权益等。

问题9:推动促就业、稳就业,如何做好顶层设计?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聂江提问市发改委,在制定、统筹实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相关战略和政策时,是如何推动全市更好地做好稳就业、促就业工作的?

杭州市发改委主任孔春浩:在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当中我们明确了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22万的战略目标;在就业服务方面,对离校一年还没有就业的大学生提供100%的见习岗位;对有就业培训需求的残疾人,提供100%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孵化的政策。

面对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杭州市推出“开门红”的杭十条、稳就业的52条、服务业的42条,亲清在线平台兑现的扶持资金达到270亿元。今年我们出台了扩中提低的行动方案,致力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地位。

问题10:怎样提高就业服务和管理水平?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赵国钦提问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如何进一步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更好地为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援助等服务?

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叶茂东:一是合理建设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依托科技就业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贯通全省、覆盖全域的高效便捷的服务。二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建成两个国家级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一个有特色、有活力与效益的实体产业园。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见习记者 邵婷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