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弃矿山到宋韵传奇——杭州国家版本馆:资源高质量治理利用的“杭州样本”
发布时间:2022-09-07 11:58:20

记者 李忠 摄

记者 刘园园 摄

中国国家版本馆,北京总馆和西安、杭州、广州三个分馆选址,均以山林为“靠”,唯杭州文润阁“更进一步”,由废弃矿山“化蝶”而来,致意宋画《溪山行旅图》之韵。

钟灵毓秀,江南文润。

事实上,文润阁“前世今生”的精彩蝶变,不仅是杭州作为生态文明之都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缩影,也刷新了浙江乃至全国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高质量利用的水平和纪录。

村镇矿山“三迭变” 青山复绿迎来传世工程

借由“老地矿人”案头一本本清晰的矿管“账本”,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工作人员清晰回溯有关文润阁所在的这片废弃矿山的“前世今生”。

“最早这里是瓶窑镇长命村的石东、石西两个矿,于上世纪90年代关停,留下了东西两个矿坑。”长命矿关停的原因,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工作人员认为和杭州城镇化进程紧密相关:“当时良渚集镇发展得很快,矿山紧邻集镇,在当时开采模式下,矿山周边往往尘土飞扬,在集镇周边就不适合开矿了。”

进入新世纪,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杭州深化实践,全市在采矿山逐年减少,余杭更是从最多的300多处逐年销号,减少为今天的0个。

关停只是第一步,治理才是重点。随着治理一轮轮深化,两处长命废弃矿山迎来了三次“迭变”。

第一次,发生在2013年。“当时,长命废弃矿山发生了小的山体崩塌,山上有碎石下来,边坡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余杭分局工作人员回忆,对新发现的这处地质灾害点,按照“发现一起治理一起”的要求和原则,当地对容易掉碎石的坡面采取清坡、挂主动防护网等措施进行了地质灾害治理,并对该点位加强管理,每逢梅雨季、台风天都要进行现场巡查,确保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7年,随着良渚申遗进程加快,这片紧邻古城遗址的废弃矿,迎来二次“迭变”。

“申遗前,街道与规划资源部门一起对废弃矿山周边进行了环境提升整治,不仅引导废弃矿周边7家村镇企业搬迁,同时对坡面进行生态复绿,与良渚遗址外围环境融为一体。”余杭分局工作人员回忆,2019年,随着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矿山下的空地被整理了出来。分局接到的最新一项工作,是为这里拟打造良渚文化长廊而实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生态修复方案。

令人没想到的是,2020年,随着国家版本馆分馆落子杭州,这处依山傍水、紧邻良渚古城遗址、已完成外围征地手续的废弃矿经由市规划资源局推荐,迎来第三次“迭变”新机,将建设为国家级传世工程——杭州国家版本馆。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担任设计负责人的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许世文看来,“国家版本馆相当于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应该没有哪里比设在良渚更合适了。”

矿山利用再升级 宋韵山水相伴“文润”藏书

根据设计方案,文润阁布局为南园北馆,总建筑面积10.31万平方米,包括主书房、南书房、文润阁、山体库房、附属用房等共计13个单体,定位打造“宋代园林神韵的当代藏书建筑”。

放眼施工前的矿山,时代的痕迹跃然眼前:为了开山取石料,地面被掏成了东、西两个矿坑,山一边是绿的,一边仿似悬崖,只余残破的几堆小山头。然而,普利兹克奖得主、文润阁主创设计师王澍,却从此处废弃矿山残山剩水的状态中,识别出全新气象,一面借意《溪山行旅图》重塑园林风貌,一面将东面的山体主峰就势恢复,化身生态山体库房。

由于选址废弃矿山,工程从一开始便要紧紧围绕规划资源部门完成的自然灾害评估和治理方案要求,“边治理、边施工”。

“为保证该地区的现状景观,红色虚线范围内的山体风貌及植被必须在施工中完整保护……”“根据自然灾害评估报告所做的山体生态修复与保护的技术方案,必须以完整保护现状景观风貌与植被为前提。”浙江省建工集团项目经理徐锡平从接到版本馆建设任务之初,手机上便保存了此处废弃矿山的一张原始照片,上面用红字清晰标注着关于山体治理保护的“底线”要求。

在版本馆现场施工的500多个日夜,这几行字成为徐锡平和整个施工团队时刻留神的“紧箍咒”:“整座山体格局要完整保留,任何一草一木要动,都要打报告,必须竭尽所能做好保护措施。”

为精准把握山体宕面内建筑的空间尺寸,施工团体第一次应用了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为了保护主馆二区的三棵松树,团队为松树搭了一处玻璃保护房;为打造山体库房,团队遵循山势恢复了东矿区的山,在山体背面参照山体修复工程开辟宕面,种上了一层层龙井茶树……

在废弃矿山中筑物,对于徐锡平来说,最不寻常之处是相比普通建筑,需额外考虑来自侧面山体的承压。

“山体库区靠近崖壁一侧的交界面,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墙体,既作为边坡治理的护坡墙,又作为山体库区的外墙,实现‘两墙合一’……”这在经手过不少省市重大项目的徐锡平的职业生涯中绝无仅有。经此一役,他也因此成了与废弃矿山“合作”的专家。

由于建筑大量使用竹纹、木纹、清水混凝土以及夯土浇筑,并结合龙泉青瓷、青铜双曲面瓦等特殊工艺匠心营建,文润阁在留住建筑本真的同时,与自然山体植被完美呼应、浑然天成,成为杭州又一处传承文脉、传递宋韵的现象之作。

与徐锡平一起负责项目精准落地的许世文,之前也参与过利用废弃矿山打造的其他建筑项目,“那只是将废弃矿山填平利用,和在平地上造房子是一样的。”在他看来,放眼全国,能够想到的与废弃矿山较好融合的案例只有上海的矿坑酒店,如果那些是废弃矿山资源再利用的1.0、2.0版,“像文润阁这样兼具实用功能与文化审美、山体生态与建筑神韵融为一体的传世项目,至少是3.0甚至更先进的版本。”

记者了解到,据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相关管理规定,对废弃矿山要进行自然复绿和边坡治理,对宕底则按照“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充分利用。

去年,杭州借力“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景观提升行动,全域完成170多个废弃矿山整治,修复废弃矿山面积6000余亩。一处处废弃矿山变成了耕地良田、市民可亲近的生态公园,有些宕底整理出来的大片矿地,也“驶”入了化身区域发展重大项目的“快车道”……

“废弃矿山,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进一步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探索将废弃矿山转化为生态公园、产业平台乃至美学建筑均大有可为。”在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文润阁的“横空出世”,刷新了杭州废弃矿山资源高质量利用的水平和纪录。

未来,以“文润阁”为标志,杭州将在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宕底修复再利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研究的基础上,打造国土空间智治数字化场景,做好废弃矿山高质量治理利用文章,让“废弃”资源在杭州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征程里化蝶重生、输出更多资源高质量盘活利用的“杭州样本”。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刘园园 通讯员 蔡丽悦 冯柯柯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