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越大脑子越不好使?这种心理暗示使不得!
发布时间:2022-10-22 09:05:00

本期指导专家 陈斌华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 精神科大科主任、主任医师

人一旦变老,记忆力下降无药可救?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的长者带着几分无奈与调侃的口气说道,“人老了,这记忆力真是不行喽!”

的确,记忆力的减退是人类开始衰老最明显的标志之一,这是由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退化所带来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且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记忆力变差这件事情是不可逆的,由此还滋生出很多消极、片面、错误的认识。

难道记忆力的减退真的不能挽回吗?有什么办法能延缓它的衰退呢?

接受新事物能力不足 但巩固旧知识得心应手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大科主任、主任医师陈斌华介绍,随着年龄增长,正如人的皮肤会变得粗糙一样,大脑的功能也开始衰退,使许多人变得健忘。人们会发现,从40岁开始这种现象逐渐明显,主要表现在学习新知识、记住新事物、回忆信息等需要花费更长时间,且更容易分心,难以同时完成多项任务等方面。

记忆力会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面对记忆力的衰退,很多人可能表现出焦虑、沮丧的情绪,甚至会担心这是否是痴呆的早期征兆。

“这些变化是大脑正常衰老的结果,无需过度忧虑。”他表示,虽然我们的大脑在老化,但很多方面的记忆是保持完好的,比如,远事记忆(依然能回忆起很久以前发生的事)、程序性记忆(以前会游泳、骑自行车、弹钢琴,现在依然会)、语义记忆(对语词、概念、规则、定律等抽象概念的记忆依然存在)。

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与先天禀赋相关,比如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等,20岁时发展到顶峰,之后就逐渐降低了。晶体智力则与知识经验相关,主要是用来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也就是说,年龄增长,人的流体记忆下降了,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不足了,但与知识经验密切相关的晶体记忆则不断增强。

陈斌华指出,从概率上说,大多数人的流体智力是没有太大差异的,但是自律和主动练习会带来晶体智力的巨大改变,所以适当的学习和巩固旧知识,对于保持记忆力是非常有效的。

识记、保持、回忆…… 老年人学习时要守旧大于创新

我们常说“用进废退”,如果总是不接触新事物,大脑的能力就会退化。陈斌华认为,老年人也要尝试学习新知识,不能脱离社会,尤其对于比较孤独的老年人,长期不参与社会事务,更容易得神经退行性疾病。

而且大脑的可塑性是很强的,虽然其可塑性会随着衰老而降低,学新东西的能力也在减弱,但这并不意味着年纪大了不可以学习新知识,只不过较儿童和年轻人学得慢一些,学习能力低一些。所以,“活到老,学到老”并不只是一句激励口号,也不是一句空话,其深层的内涵也是希望帮助每一位老年人获得认知与大脑的保护,以及健康的持久。

但陈斌华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要向新鲜事物看齐,更不意味着老年人必须时刻保持与时俱进。老年人想要保持或延缓记忆力,更多时候需要做的是识记、保持和回忆;对于那些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老年人学习的目的在于“守旧”,方法是简单机械的动作“重复”。

他建议,像这类老人的记忆力练习不应该复杂,越简单越好,简单到穿衣、吃饭、认路等,也就是识记、保持和回忆的能力,家人要给予鼓励和帮助,树立继续参与社会事务的信心。

心理暗示影响记忆力 日常要积极生活保持专注

生理上变化对记忆力的影响不可避免,但人们记忆力的下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总是认为自己记忆力不好。”

情绪对于神经系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消极的心理暗示会让人心理压力增大,负面情绪增多,相关疾病接踵而至,从而进一步影响记忆力的保持。那些经常说自己记性不好的人,一定要注意下自己的情绪状态。

相反,积极的心理暗示却可以改善记忆力。陈斌华建议我们可以每天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学习新事物,持续坚持认知高、要求高的活动,保持专注,这样可以改变人们对年龄影响记忆力的刻板印象,以及对衰老的看法。

如果自身出现了记忆力下降的风险因素,应该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治疗躯体疾病,避免记忆力持续下降。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要积极推进干预措施,延缓甚至逆转病情进展;而有明显认知功能损害,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给予专业精准治疗,延缓病情进展速度;最后,针对伴发的精神行为症状及睡眠问题,对症治疗,改善社会功能。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冯双 通讯员 李彬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