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今天(10月23日)18时35分,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候由热转寒,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霜降”有哪些习俗?要如何养生?一起了解下吧。
“霜降”三习俗
赏菊花: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时。此时,不少地方会举行菊花会,用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
吃柿子:
在我国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人们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个别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登高:
秋季山林、高山空气新鲜,“霜降”时节登高远眺,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此外,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还可舒缓心情。
养生有“三防”
防秋燥:
“霜降”时节天气渐凉,秋燥明显,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苹果、香蕉等滋阴润燥食物。
防秋郁:
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落叶落果,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要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集体活动。
防秋寒:
“霜降”节气,气温骤降,老年人极易患上“老寒腿”等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同时,此时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
这个时间节点后不再适合“秋冻”。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尤其要注意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寒入侵,导致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