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闭幕
发布时间:2023-10-28 23:35:00

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现场

代表团入场

10月28日晚,杭州亚残运会闭幕。之江大地正以生机勃发的奋发之势,织就“残健共融”绘和谐图景。

残健共融之情呈现昂扬的自信

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中,旖旎妙曼的江南景致、净手奉茶的传统礼仪和情真意切的诗句诵读,铺陈中国式浪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绸伞”作为表演原点,西湖绸伞传承人罗珊将景凝成画卷,绘于伞面。袅袅婷婷的听障舞者汪伊美手持绸伞,漫步在裸眼3D视觉效果的青石板路上,圆融的西湖绸伞铺满深情。

朗月当空,青瓷漫卷,茶香弥散,插花、挂画、焚香、点茶,宋时四雅陈列场中,展中国宋代生活之雅。古琴艺术家赵晓霞和陈成渤现场弹奏仲尼式古琴,琴声悠悠,声传千里,以古典悠长的中式乐音向世界展示中国礼仪与文人雅乐。

执伞少女汪伊美

表演中的执伞少女汪伊美,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幼时因高烧致聋,在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辅助下,汪伊美拥有了“无障碍”的沟通能力,说起话来清脆爽朗。汪伊美说,自己人生的重要节点都曾与和残奥会、亚残运会息息相关。这一次,她站上了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舞台,向人们展示了自强不息之美。

掌握音乐节奏是听障舞者的一大难题,对汪伊美来说,解决这个难题的秘籍是用心感受音乐节奏,眼观他人,心中数拍,比别人再用功一些,练功时间再多一些……不断精进的舞蹈技术、表现力、对音乐的领悟力都成为她舞蹈梦想翱翔的羽翼。

在同场表演的罗珊看来,和听障舞者共同演绎是“残健共融”最真挚的表达。罗珊说,非遗技艺的传承和运动员奋勇夺金一样,需要的皆为“坚持”二字。她非常荣幸能参与闭幕式表演,也期待通过表演将残疾运动员的坚持、“残健共融”温暖记忆和中国传统文化展现给全世界。

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总导演沙晓岚说,闭幕式上三个表演章节均以残障演员为表演主体,整场表演残障演员共有213名,他们在“手语姐姐”的引导下,完成视觉壮举,在他们身上,呈现的是昂扬的自信。

“我是你的眼”展“有爱无碍”和谐图景

10月24日上午,在杭州亚残运会赛场上,刘翠青在领跑员陈圣明的带领下,获女子T11级田径100米比赛金牌,并刷新赛会纪录。

对于视障运动员来说,“你是我的眼”不是一句歌词,而是信任与依靠。赛后刘翠青说:“感谢领跑员陈圣明,他又给了我一双明亮的‘眼睛’。”

讲解员杜诚诚用自己的方式为视障朋友讲解杭州亚残运会火炬熄灭。

闭幕式主火炬熄灭环节,“你是我的眼”再次重现。这一次,为盲人讲电影的义务讲解员杜诚诚,用自己的方式,为视障朋友讲解杭州亚残运会火炬熄灭的难忘时刻,演绎了“你是我的眼”新篇章:来自跨湖桥遗址的独木舟“中华第一舟”缓缓驶入主舞台,载着两名听障儿童和一名健全儿童,他们畅游星宇向主火炬前行,杭州亚残运会吉祥物“飞飞”幻化良渚玉鸟模样,盘旋于夜色之中;亚残运会主火炬熄灭,玉鸟高飞,熔铸向前的力量,飞向更远的征途。这是前所未有的熄火方式,这一时刻,每一个人,都平等地共享火炬熄灭的荣耀与深情。

讲故事的杜诚诚是一名社区工作者、盲人电影院的义务讲解员,她也是一位左腿高位截肢的女孩儿。

“我从小就患有神经纤维瘤,2009年,病情恶化必须做截肢手术,病情复杂,很多医生都没有把握。这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范里医生为我敞开了大门,躺在手术台上我想如果自己能活着走下去,要像范医生一样尽力去帮助别人。”杜诚诚说,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更想为别人撑伞。

手术后三个月,杜诚诚就回到工作岗位,听说武汉市残联要在每个社区建立盲人电影院,她不假思索地报了名,开始为盲人义务讲电影,这一讲就是14年。

能参与闭幕式,杜诚诚说自己既紧张又激动,希望通过亚残运会把中国的历史和文明传递给世界,也让大家感受中国新时代残障人士的风采。

“我坐在孩子们身后讲故事,通过大屏幕看到孩子,能体会到孩子们被关爱、被看见的感觉,今后他们回忆起这段社会参与感满满的人生旅程,内心充满了温暖。”杜诚诚说。

连日来杜诚诚一直在“大莲花”忙着排练,这里的无障碍环境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场所像‘大莲花’一样,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杜诚诚说。最令杜诚诚期待的是“残健共融、同等尊重”理念能像蒲公英一样传遍世间角落。

火炬熄灭,残障歌手邀请各代表团运动员同声歌唱,唱响生命强者逐梦飞翔的骄傲与荣耀,唱响亚洲一家彼此守望的深情与赤诚。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文/记者 郑媛 图/记者 王川 方建飞 沈达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