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公共服务圈 绘写大运河幸福家园
近期,拱墅区东新街道的居民们迎来一件“幸福大事”,东新园社区“大运河幸福家园”正式启用。
走进“大运河幸福家园”,一楼是社区食堂,原木色与绿色相间的崭新桌椅摆放整齐,能同时容纳百人用餐,旁边还有婴幼儿成长驿站、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就业岗位的咖啡店以及24小时便民服务站等。
二楼则是多功能空间,除了可供日常组织活动的邻里会客厅外,各类教室开设“家门口的青少年宫”“老年学堂”课程,同时搭载心理咨询、烘焙、日间照料、娱乐休闲等功能,实现“一房多用”。此外,社区专门为“幸福合伙人”汤君儿设置的红娘工作室更是深受百姓喜爱。
这样的“大运河幸福家园”只是拱墅区积极探索民生领域优质均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拱墅坚持民生为本,下大力气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实施多轮城市有机更新,大力推进危旧房改造、老旧小区综合环境提升、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工作,努力实现从“富起来”到“好起来”的转变,同时,打造了一批百姓家门口的“大运河幸福家园”服务阵地,集成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医疗、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多种功能,构建了“一站式”的幸福生活圈,更好地托起这座城稳稳的幸福。
接下来,拱墅将统筹效率与公平,健全完善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公共服务“七优享”持续走在全省前列;持续聚焦群众真实需求,深化社区公共服务阵地集成化、片区化、街区化建设,迭代升级“一老一小”服务,建立公建民营社区食堂连锁运营模式,积极推广“物业提质、社区减负、收支平衡、居民满意”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模式,全面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
勾勒生态风景线 打造美丽拱墅新图景
水,是拱墅的城市底色。家门口的绿水长流,孕育着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而这,也是拱墅人凝聚合力、打造家园新图景的共识。
每周日下午,在拱墅的胜利河(湖墅段)与红建河(湖墅段)边,人们总能看到那么一群活力满满的高中学子,他们身着红色志愿者背心,手拿各种测量工具,组成护河先锋队沿河而行,积极开展河道巡护与水质监测等绿色环保服务。这是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的“绿之翼”环保社团,志愿守护家门口的河道,他们已经坚持了十来个年头。
今年8月,拱墅区首次荣获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银鼎,实现河清、水活、路畅、景美的“五水共治”实践样板。这个消息传来,也让“绿之翼”社团的同学们倍感振奋。“我们是‘小河长’,大运河边还有很多‘大河长’,环保志愿活动也很多,看到大运河越来越美丽,想到这里面也有我们的一份力量,感到特别自豪。”该社团的社长王艺铮说。
近年来,拱墅持续擦亮“民间河长”金名片,目前活跃在一线的民间河长有109人、民间护河组织23个。依托民间河长及河道义务监督员、社会志愿者,拱墅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参与“五水共治”工作,共同打通河湖治理“最后一米”,让河湖治理更接地气、深察民意。
现如今,拱墅区已建成省级美丽河湖45条、市级美丽河道72条,全区88条河道水环境持续改善,水质均稳定在V类以上。下一步,美丽河道继续迭代升级,加快建设安全、生态、宜居、富民、智慧的幸福河湖,不断增强河道文化氛围,呈现全新的滨河空间和可持续的景观生态环境。拱墅也将着力塑造全域生态蓝绿体系,持续推进沿河慢行空间建设,全域打造开放共享、可观可游公共生态区域,到2026年建成与区域空间相适应、慢行衔接顺畅的330公里沿河生态廊道,谱写美丽拱墅建设新篇章。
热点资讯
协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