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激战:
胜利前夕的壮烈牺牲
富阳区环山乡环一村的抗日英烈亭,六角飞檐似利剑刺破晴空。亭中黑色石碑上,刻着“环山抗日英烈纪念碑”九个大字,石碑背面刻有战斗经过及牺牲英烈姓名。纪念碑映照着1945年8月初那场激战的血色余晖——那是抗战胜利前夕,两渡富春江之际,新四军与日军在芳泉村展开的生死较量。
彼时,苏浙军区第四纵队十一支队二营正以芳泉村为中心宿营,炊烟刚起,密集的枪声便撕裂暮色。日军伏击部队突然杀出,手榴弹在队列中炸开,教导员当场牺牲,四连连长华剑身中数弹仍挥枪冲锋,最终倒下。
在这危急时刻,第四纵队决定由刘锡文(时任第四纵队十一支队队部作战参谋)赶去任二营代理营长职务,并落实两件事:一是迅速查明情况,对方是顽军还是日伪军,是不是浙东纵队部队的;二是组织各连协同击敌,以免各自为战,授敌以柄。
此时,二营部队主要配置在凉亭附近,为了摸清情况,刘锡文在第一时间开展火线喊话,刘锡文问:“你们是哪个部队?”隔了片刻,对方用生硬的类似广东口音反问:“你们是哪个部队?”接下来的问话,对方都以鹦鹉学舌的方式回应,而刘锡文从其生硬的话语中推断出对方是日军。
于是他一边向上级报告,一边组织火力向答话敌人的位置猛打,并组织右翼分队配合凉亭正面分队猛击敌翼侧。在二营猛烈火力的打击后,敌人火力渐渐稀疏。为了减少伤亡,二营又以退为进,在给敌人威慑后,悄悄撤出阵地,此时的敌人还在原来的位置上盲目射击,而二营早已尾随主力经龙门镇向大章村进发。
此役毙敌30余人,伤敌无数。
一座馆:
受降厅里的历史刻度
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浙江省唯一的大型抗战胜利主题纪念设施,宛如一位沉默的见证者,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又满含血泪的抗战岁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遍华夏。富阳宋殿村被历史选中,成为接受侵浙日军投降的唯一地点。此处的一座寻常宅院,见证了浙江抗战的终局时刻。
9月4日,中方受降代表——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进指挥所主任韩德勤中将、副长官上官云相中将以及国民党省党部主任委员罗霞天、浙江省主席行辕主任贺扬灵及长官部参谋长张世希等,在宋殿村原宋作梅宅第接受日方代表——侵浙日军133师团参谋长通泽一治大佐及达国雄、大谷义一、道佛正红、大下久良、江腾茂榆等的投降。
受降仪式由张世希参谋长主持。日方投降代表立正脱帽,向受降长官鞠躬,呈缴证明书、日军驻地表、官兵花名册和武器清册,然后在投降书上签字,再将装有投降书的木盒子双手捧着呈给受降代表韩德勤。
历史定格在了这一刻——在这里,侵略者低下了头颅,而浙江人民用八年抗争换来的胜利,终于有了具象的注脚。
此后,宋作梅宅第的这个厅堂有了新的名字:“受降厅”。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正是在“受降厅”基础上扩建而成。它不仅是一处建筑的标记,更是中华民族从屈辱到重生的历史刻度。
专家观点
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杭州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专家
骆小峰
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壮阔画卷中,杭州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与历史担当,镌刻下多维而深刻的印记。
这座被钱塘江滋养的城市,既是遭受日寇铁蹄践踏的前沿阵地,也是坚守文化根脉的精神堡垒,更是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协作的重要节点。
作为沪杭甬防线的关键枢纽,杭州自1937年12月沦陷后,历经八年苦难。据史料统计,全市人口伤亡达5.5万余人,数十万人次被强征为日军劳工,直接财产损失达1.6亿元(1937年7月价值,下同/当时杭州工业资本仅二三千万元)、社会间接财产损失近1.3亿元、居民财产损失近1.4亿元。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杭州造成了巨大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给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根本性的毁坏。
当然,其间,也涌现了茅丽瑛、郁达夫、高志航、高致嵩以及孙晓梅等著名抗战烈士,留下了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和千人坑遗址等重要遗址遗迹。在这期间,“八一四”空战、东洲保卫战等写下抗战史中重要的一笔,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新四军一师、金萧支队等在杭州地区的转战,抗日民主政府和根据地的建立,为杭州留下了红色基因。
作为中流砥柱的中国共产党在杭州的抗战史上书写了重要篇章:国共两党杭州谈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周恩来1939年浙江之行不仅传达了党的精神,更以实际行动推动了浙江抗战发展;浙大西迁书写了“文军长征”的传奇;文渊阁《四库全书》的迁徙保护,书写了文化精神坚守的传奇。
杭州的抗战舞台,始终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紧密相连。1941年至1944年间,美国合众社上海分社经理马丁、英国陆军少校汉达、美国“麦令斯”号舰长史密斯等十余名美英籍人员曾辗转至天目山避险。全面抗战后期,杭州等地还驻扎有美国等盟国的人员,负责战地医疗、部队训练等工作,为浙西地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大缩影。另外,韩国临时政府在杭州三年,不仅保存了抗日力量,也成为国际反法西斯阵营中的重要一员。
从空中战场、持久抗战到国际协作,再到文化传承,杭州的抗日战场展现出多维度的重要地位。它以坚韧不拔的抗争精神、守护文脉的使命担当和开放包容的协作姿态,在全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共同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其贡献与影响值得永远铭记。
杭州的抗战历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
今天,杭州城的街巷间,处处可见历史的回响。这座城的每一处地标,都是历史的分形镜,一面照见烽火岁月的血与火,一面映着和平年代的光与暖。
今天,历史的悲风呼啸而过,那是血与泪的长卷,是民族不能忘却的伤痛,吾辈当铭记。
今天,让历史告诉未来——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吾辈当自强。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