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城区试点将14家社区食堂作为周边企业的“共享厨房”,并送上“企业专属服务包”:有的开辟独立就餐区,让老年人与上班族错峰用餐;有的推出“定制送餐”服务;有的联合社区卫生院,为年轻人定制套餐。
昨天中午11:30,上城区青年路48号的湖滨街道青邻食堂准时飘出红烧肉的香气。开放式厨房里,食堂负责人钟国兴紧盯着翻飞的锅铲。
“食堂的红烧肉能吃出家的味道。”红烧肉20元一份,是在附近人保公司上班的李先生“每周必打卡三次的美味”。
食堂门口贴着“企业员工充值享9折”的海报。钟国兴心里有本明白账:9折意味着每单少赚10%,但年轻人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他们喜欢加点小菜,还会呼朋唤友来点炒菜。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食堂计划在下个月推出“青年午餐盲盒”。
上城区约有12万家企业,一顿放心、实惠的午餐,曾是不少小微企业的“心头难”。
2025年年初,上城区审管办牵头推出“为企办实事”项目,在认领“就餐无忧”这个项目时,一组调研数据深深触动了他们:辖区80%以上的小微企业没有食堂,55%的年轻员工将“就餐不便”列为工作中的主要困扰。
于是,首批14家试点社区食堂应运而生。
上城区为企服务中心调研发现:午间时段(11:30-13:00),老年顾客骤减至20%,而企业员工的需求恰恰在这段时间爆发。这条“峰谷曲线”催生了“错峰共享”的破题思路——通过设立企业专区、开发商务套餐、提供送餐服务,社区食堂的公益属性与市场活力得以深度融合。
“企业门口”的这一碗热饭,一头连着社区的烟火气,一头系着企业的发展力。目前,上城区14个街道的社区食堂都实现“为企服务”全覆盖。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