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上观光游成了暑期消费的热点之一。
华灯初上,微风轻拂。钱塘江江北夜游航线游船“晴西子”号满载乘客,从浙江第一码头出发,两岸灯光与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辉映。行至城市阳台,沿岸高楼化身巨幕,流光溢彩的动画随音乐跃动——西湖荷花、三潭印月等杭州元素与科技感十足的星际光影交替登场,宛如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
长三角地区,水网密布,自古便是水运繁荣之地。“开门见河、出门摇橹”,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水路出行曾是主要方式。而今,在旅游市场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各地正利用水资源,结合当地文化,探索水上游的多种可能,挖掘Cityboat(城市船行)的文旅潜力。
这些游船航线能否再现往日水路繁华?交旅融合的新征程上,又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晴西子号”游船载着游客驶入美丽的钱塘江夜景。 记者 董旭明 摄
航线重启,点燃水上游憧憬
人在船上坐,船在画中游。
日前,杭湖线游船缓缓前行,两侧荡起碧绿的水花。站在甲板上,游客或倚栏远眺,或低声交谈,或打卡拍照,享受着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船舱内则是另外一番热闹景象,孩子们兴奋地围着魔术师,试图揭秘每一个神奇瞬间;传统蒲扇绘画区,大人小孩正在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这让游客郑先生感觉惬意又充实:“在水上悠哉游哉,沿途是美丽的风景,船上活动也很丰富。”
京杭大运河杭湖游线,曾是两地重要的水上通道。“20世纪60年代,航运发达,京杭运河上,就有包括杭湖线、苏杭线在内的十余条航线,覆盖长三角多地。”杭湖线重启后,该航线老船长金之江特意赶来体验。他回忆,当时往返的船80%是拖船,像小火车一样一节拖着一节,早晚各一班,经常能坐得满满当当。
如今,游船不再只是交通工具,更多了文化与休闲的体验。
钱塘江江北夜游航线阔别8年后重启,游船5月恢复开航以来,日常每日一班,节假日班次增加,成了市民游客打卡杭州的新方式。游线创新推出的无人机表演、AR灯光互动,更是给足了游客惊喜。“无人机表演很惊艳,我从辽宁来杭州旅游,看了攻略特意增加了这个行程。”游客徐姗拍下不少照片在朋友圈分享。
明显的信号,是交旅融合正从陆地走向水面。浙江日前出台的《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指出,创新推广水上游线产品,打造“乘舟梦日边”长距离游轮游线,谋划京杭运河、新安江、太湖等跨省域精品航线;打造“行舟诗画间”中短距离游线,沿浙东运河、钱塘江、瓯江、椒灵江等水系,谋划水上观景、水路文化游线……不久前印发实施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水上示范区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中,也提及组织不同特色主题的区域水上线路,链接上海、苏州、嘉兴、太湖风景区。实现上船可游玩,下船即目的地。
长三角是中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网长度为4.8至6.7公里,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个,水域面积超过2.45万平方公里。
“要利用好这笔巨大的生态财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长三角文旅研究院刘畅博士多年来一直聚焦文旅融合与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等研究,在她看来,长三角水域资源丰富,两岸自然风光好、人文景点富集,发展水上旅游有天然优势。
今年1月,苏州无锡两地的太湖跨市水上游时隔20多年重启,开出无锡管社山至苏州西山岛、苏州漫山岛2条跨两地航线。“终于来到太湖深处一睹风采。”看着众多红嘴鸥围绕着船头上下翻飞,不少游客试图与之近距离互动。一时间,航线船票供不应求。
尝到甜头的无锡,又与太湖南岸的湖州展开商讨,两地交通、文旅部门就开发太湖水上旅游航线达成初步共识。
事实上,湖州对开通太湖航线期盼已久。湖州市港航管理中心发展科副科长张云宝介绍,2020年以来,湖州多次赴苏州、无锡对接,并对重新贯通太湖水上旅游客运航线工作进行了充分调研。
当消失的航线再度重启,点燃的是大家对水上游的无限憧憬。
吸引人的是水,留住人的是岸
泛舟游玩,自然会慢一些。
杭湖游线全长约89.9公里,时速在每小时15公里左右。当1个多小时的车程变成约6个小时的慢游,会不会觉得无聊?
“相比特种兵式打卡,我更喜欢慢悠悠地玩。”00后姑娘付晓波和朋友乘坐杭湖线游船后,对行程颇为满意。她们在新市古镇换上汉服,体验了蚕花姑娘“羽冠珍珠妆”,品尝了茶糕、梅花糕;在南浔古镇,闲逛于小桥流水间,看中西合璧的建筑,在丝业会馆品“三道茶”赏湖剧。
今年,浙江在众多的航线中选择重启杭湖线,是有讲究的。浙大城市学院教授、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孙福轩前期深度参与该航线调研,他指出,该航线不仅航道条件成熟,沿线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泛舟阅江南。于是,新市、南浔两个古镇原本停用的码头建起来了。其中,新市古镇码头下船后仅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景区,带给游客无缝衔接的体验。
想要打造好一条水上游线,其实并不容易。苏州、无锡两地太湖航线试航后,注重提升品质,努力打造精品游线,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毕竟,水上游不是简单的坐船游。“这是旅游产品的设计,‘游’明显超越‘行’的概念。”刘畅认为,作为一项水上游览产品,吸引人的是水,留住人的是岸,所以要强化水岸联动,让游客从“看风景”转向“入场景”。
新安江—千岛湖皖浙省际航线已火爆多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水岸间的互动成了最大亮点。当夏天的微风轻轻吹过,新安江山水画廊空气中带着江水的清新与山间的花香。游客不仅能感受秀美山川,还可以围观原汁原味的捕鱼表演,演员都是当地渔民。“沿岸打造春季油菜花海、夏季枇杷满山、秋季九砂晒秋、冬季半江纱雾主题景观,我们会根据季节举办不同的主题活动,以游船串联景点,有效缝合沿岸碎片化旅游资源,使船岸相融、岸景相连。”经营该航线的黄山市新安江游船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华介绍。
绍兴“船访文豪故里”市域航线尤其强调将人带入鲁迅笔下的世界,游客可乘船访鲁迅故里、书圣故里、阳明故里,在桨声欸乃中探寻绍兴的人文脉络。
对于强化水岸联动,安吉鸿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嫣男有着深刻的感触。公司目前运营着梦里水乡线、苕溪记忆线两条县域短途游线及一条安吉至南太湖市域游线。两条短途航线上,他们将两岸千亩良田、白鹭岛、苕溪生态绿道、梅溪老街等串点成线,目前日均接待游客超1000人,异常火爆;但安吉至太湖航线由于航线长,加之中途没有码头停靠点,航线处于不温不火状态,“常常有游客询问中途能否停靠游玩。”孙嫣男也在期待,太湖沿线码头建起来,能和岸边景点联动,增强航线的体验感。
难题已在破解。为规范停靠点管理,目前我省在推动杭州、湖州等地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同时聚焦基础设施、服务能级等,推出3至5个“微改造、精提升”项目作为试点,加快推动旅游航道设施提升。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