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这里将停满来自全球等待维修的飞机 杭州临空服务产业乘势起飞
发布时间:2025-09-10 09:24:42

杭州日报讯 走进作为浙江省主导型主基地航空公司的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的航材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五台“大家伙”被厚重的帆布缠绕包裹得严严实实,“这是飞机发动机,飞机维修业务里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是这些家伙。”长龙航空战略规划总监徐文龙介绍。再往里走,一排排整齐的货架上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类航材,从垫片到螺丝螺栓,从机身蒙皮到起落架组件,再到涡轮叶片、燃烧室部件,俨然是一个飞机零部件大超市。

“在自贸区政策支持下,长龙航空的保税仓储+减免税、保税仓储+保税维修等模式和业态正在加快推进。未来,飞机维修成本降低,通关时效可以大幅度提升。”徐文龙说。

长龙航空与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共生发展之路已逾10年。从2013年12月29日客运首航,到今年4月9日总投资50亿元的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在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式开工,长龙航空已经成长为浙江省现代物流业亩产效益“领跑者”,是浙江省“雄鹰企业”,并从临空经济的“拓荒者”蝶变为“链主企业”。

从“修本土”进阶到“修全球” 长龙航空开启国际化维修服务新阶段

今年7月,长龙航空的全资子公司长龙(杭州)航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获商务部批准,成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可开展飞机全球保税维修业务的企业。至此,长龙维修打通了“修全球”的任督二脉——长龙维修的机库里,将会停满来自全球各地等待维修的飞机,开启国际化维修服务的新阶段。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保税维修业务,是指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以保税维修的方式将存在部件损坏、功能失效、质量缺陷等问题的货物,从境外运入境内进行检测、维修后,再全部复运出境的新兴业态。此前,因长龙维修地处杭州综合保税区外,开展境外飞机维修业务时,在成本控制与通关时效上始终缺乏优势。“时间和金钱都是企业成本,通过这一业务模式,维修订单的海外客户不用缴纳保证金,也无须在通关审批等流程长时间等待。”徐文龙告诉记者。

此次资质获批,对长龙航空而言,是其深化航空产业链条的关键一跃;对区域发展来说,则为杭州临空产业升级、浙江打造民航强省注入了强劲动力。

长龙航空于2011年成立,并于2012年、2013年分别开通了首条货运、客运航线。14年过去,长龙航空不仅拥有国内国际、客运货运全牌照的航空运营资质,还持续挖掘飞机维修、教育科技、信息技术、数字传媒等衍生业务。截至目前,长龙共执飞航线140余条,累计开通国内外航线700余条。

当前,长龙航空正致力于推动航空运输、航空智造、航空数贸三大板块实现“三个百亿”产值目标。今年4月开工的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项目着眼发动机维修再制造等高附加值产业,建成后可实现年维修发动机300台。“再制造中心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会带来超百亿元的产值。”长龙航空相关负责人说。

从单一发展到多点开花,从填补空白到引领产业能级跃升,长龙航空与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共生发展之路已逾10年。“我们已定下清晰目标:到‘十五五’中期飞机架次达100架,2035年达200架。”该负责人说。

平台协同累加政策红利 杭州临空产业千亿级蓝图加速绘就

长龙航空的成长,并非孤军奋战,而是企业与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深度协同、互相赋能的结果。

此前,钱江海关驻萧然办事处、杭州萧山机场海关和天津东疆海关签署相关协议,实现了长龙航空进口飞机“东疆保税入账、杭州直飞进口、萧山申报通关”;今年1月,海关总署推行的航空器燃料供应保税监管新模式在杭落地;4月,杭州海关所属钱江海关为长龙航空进口的维修用润滑油,出具首份民用航空维修用航材项下《减免税集中办理确认表》……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为企业发展扫清了诸多障碍。

而4月份开工的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再一次巩固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城东智造大走廊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地位。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一个区域来说,重大项目的集群驱动,往往被认为是产业平台能级跃升的密码。作为杭州“特区”,临空经济示范区自2023年启动“提能提级”三年行动以来,重大项目密集落地,形成了“百亿级项目集群驱动”的发展模式,也由此谋划布局了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综合保税和全球数贸港四大产业平台,并出台七大类21条产业政策和7条特色园区政策,大力推动临空“2+3”现代产业补链成群,特别是推动制造业集群从“起势”变成“扬势”。

“航空发动机维修再制造基地的布局不仅是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的‘硬核引擎’,更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催化剂,通过技术赋能、政策红利和产业协同,显著提升区域经济价值。未来,随着全球航空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这座面向全球飞机提供维修服务的基地,其本地化与智能化升级将成为空港枢纽竞争的新焦点。” 杭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由此,作为全国1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之一,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也将补上航空制造仍较薄弱的短板。

随着长龙维修全球保税维修业务的铺开、再制造中心项目的推进,其不仅将成为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航空智造板块的核心支点,更将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完善区域航空产业链条。而在“企业发力、政策赋能、区域协同”的良性循环中,杭州临空产业的千亿级蓝图正加速绘就,浙江民航强省的根基也越发坚实。

未来,当更多“长龙故事”在这里上演,这片依托空港崛起的产业高地,必将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临空经济发展的亮眼标杆。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敖煜华 刘伟 通讯员 曹佳蕾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