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自然之道 育生态之兴 天目山水绘就人与自然共生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10-27 11:23:57

前不久,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杭州召开。作为首次落址亚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最广的一届盛会,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4000名代表齐聚,围绕“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共话生态发展。会议期间,来自136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代表来到了天目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了解杭州对于自然生态的相关保护情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多年来,为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范例,杭州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如今,一幅融生产兴旺、生活和美、生态宜居于一体的现代画卷,在杭州的城乡之间缓缓舒展,每一笔都勾勒着人与自然共生的诗意。

紧抓热点机遇

共赴生态、文化与经济的和谐共生之旅

在浙西天目山脚下,於潜镇与天目山镇交界处正崛起一座生态与数字交融的未来之城——天目未来谷。这片占地2422亩、总投资45.9亿元的热土,以天目山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为基底,深度践行“双碳”战略目标,将数字赋能、零碳永续的先进理念融入建设肌理,致力于打造集会议会展、度假酒店、生态展示馆、水上乐园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综合体。

作为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与杭州市平急两用重点项目,天目未来谷肩负着国际交流的重要使命。今年,它作为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现场考察活动的重要承接地,集聚了全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业内人士,在此共话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据悉,该项目累计实施生态研学城、生态研学馆、天目山生态旅游综合改造提升等配套项目46个,目前总投资33.57亿元。

天目未来谷项目及其配套工程的加速推进,不仅为杭州中部区域筑牢了城乡基础设施根基,更让优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覆盖,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强引擎”作用。从带动中部大天目圈层农文旅深度融合,到为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架桥铺路,再到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渠道,这片热土以实际成效书写着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同并进的新篇章。

作为区域发展的“关键支点”,天目未来谷持续释放聚合效应,成功联动“天目叠翠”“耕织原乡”两大片区组团,牵引天目山景区、光明农场、於潜耕织园等优质资源实现“抱团发展”。这种“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推动中部农文旅产业完成从“零散分布”到“集群升级”的跨越,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辐射带动效应也已逐步显现。据测算,未来这里每年将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创造700余个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0余万元。一个个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城乡要素的高效流动,是生态价值的多元转化,更是共同富裕蓝图在基层的生动落地。

在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大天目区域正以全新的姿态崛起。以天目未来谷为牵引性项目,串联起天目山、耕织园、天目盏、禅院寺等自然与人文瑰宝,同时依托西、中、东三大发展轴的宏观布局,再加上杭徽高速二通道串联高后线的交通利好,这片土地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大天目的发展,将是一场生态、文化与经济的和谐共生之旅。

深耕“天目之门”

打造乡村共富、人才集聚的美丽“月乡”

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麓,坐落着一个美丽的村子,名叫月亮桥村。它是通往天目山景区的必经之地,离杭徽高速藻溪互通仅有15分钟车程,处于“大杭州一小时交通圈、长三角三小时交通圈”,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域面积为6.8平方公里,由陆家、陈家、金坞3个自然村组成。“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浙江省首批善治示范村”“杭州市民宿示范村”等一项项荣誉,既见证着月亮桥村的蝶变,也彰显着其在乡村治理与生态建设中的标杆地位。

在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举办期间,与会代表也走进了这个位于“天目之门”的自然村落,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场景。

近年来,月亮桥村依托独特的区位和生态优势,借力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和示范性村落景区创建,统筹各区块资源优势形成风情特色小镇、古窑体验区、匠人文化区和民宿风情区四个特色产业区,村庄产业从以往依靠竹笋产业为主逐步向生态农业、高端民宿集聚式发展的新型产业模式转变。该村成立了由村集体控股的运营公司,统筹业态布局和对外招商,美术馆、陶艺馆、雕塑馆等创业项目先后入驻;集中流转土地450亩、山林800亩,吸引了众多“新农人”在此扎根,玫瑰园、草莓园、猕猴桃园等新型农业基地渐成规模;见特门露营基地、月亮湾漂流等新业态相继落地,旅游业态更趋丰富。如今,以月亮桥村为核心的“天目月乡”村落景区已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徐徐展开。

月亮桥村还以闲置农房为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变现、产业富民的新路径。村集体统一回收16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合作经营的灵活模式“筑巢引凤”,成功吸引大批“新农创”人才扎根,催生出月亮工坊、悦亮玖号等一批高品质民宿,让昔日闲置的老房子变成了带动发展的“金窝窝”。村内,民宿产业已形成集群发展态势。全村现有高端民宿8家、农家乐15家,其中月亮工坊民宿凭借优质服务与特色体验获评“全国甲级民宿”,成为村子的闪亮名片。这份亮眼的成绩也让村子收获多项荣誉,不仅入选浙江省首批民宿(农家乐)助力乡村振兴改革试点,更跻身全省首批金3A级景区村庄培育名单,产业影响力与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

产业兴则百姓富。民宿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村子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直接解决村内100余人就业,让村民实现“家门口上班”;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2023年,月亮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1.88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28.4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成功跻身杭州市首批共富村。以村子为核心的“天目月乡”也成为首批共富联合体,并连续两年承办杭州市“人才山乡荟”,为乡村汇聚人才、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陈爱民 记者 俞倩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