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向“和美” 全域奔“共富” 杭州加快推进41个城乡风貌区建设 实施244个项目 投资超130亿元
发布时间:2025-11-04 09:49:03

无人问津的老旧民宅变身艺术空间,滞销毛竹升级为高价值工艺品,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经营民宿,村集体增收超1000万元……在余杭“碳觅竹意·创艺未来”风貌区,一场由内而外的蜕变正让乡村焕发全新生机。

如今的杭州,无论是熟悉的高楼大厦里,还是错落的山水阡陌间,都在悄然换上新面貌、植入新业态,“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富春山居图徐徐铺开。记者从市建委获悉,今年杭州紧扣“有效投资、有效运营、有效服务”,持续推进41个城乡风貌区和8个综合品质区建设,其中新建25个、续建24个;2025年实施项目244个,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30.16亿元,投资完成率163.54%。

城区焕新 存量空间化身“产业新高地”

在上城“智荟绿谷·数贸全球”特色产业风貌区,79公顷的土地上早已不见传统工业区的陈旧模样,14个总投资22亿元的项目,走出了一条“存量更新+产业升级”的转型之路。

走进风貌区内的上城里·数字时尚产业园,一幢幢玻璃幕墙写字楼挺拔矗立,与此前“企业仓储用地”的旧貌形成鲜明对比。“作为杭州都市核心区,这里的工业用地寸土寸金。我们先摸排清低效用地空间,再通过原地改扩建、‘工业上楼’等模式,推动产业园区有机更新。”上城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产业园重点引入时尚设计、时尚生活、数字服务三大主导产业,涵盖企业总部、创业孵化空间、时尚青年人才公寓等。

与此同时,风貌区内全球跨境电商创新服务中心内政务综合、海关、税务等10个窗口一字排开,企业从注册备案到货物申报的50余项需求均可“一站式解决”;共富风貌驿·数贸驿内不仅提供跨境直播实操精讲、爆品分析、政策解读等跨境电商专业服务,还配套休闲咖啡吧、共享会议室,为企业打造“全链条服务生态圈”……

一个个重点项目接连落地,风貌区产业集群优势随之不断壮大。“截至目前,风貌区主导产业集聚度达79.6%,亩均税收是全省平均值的4倍。”上城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只“智荟绿谷·数贸全球”特色产业风貌区,更多风貌区正结合资源禀赋探索差异化升级路径——

“裳美四季·时尚采荷”特色产业风貌区从时尚消费产业、宜居宜业采荷、宋韵荷风IP入手,4.76亿元投资落地见效:时尚共富风貌驿、商业体同步建设,激活中国服装第一街资源,推动商业街业态升级;荷花塘社区翻新外立面,增设健身器材、休憩座椅与照明设施,新建荷悦里·邻里中心,让居民“荷”乐安居。

“江河都会·国际杭城”综合品质风貌区紧扣“彰显钱塘江韵味、展现大都市风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新地标”的定位,累计推进5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258亿元:推进江河汇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世界级地标集群;新建汇中步行桥串联汇东、汇西地块,加密并贯通慢行步道网络;打造钱运社区共富风貌驿,为居民提供健康医疗、养老托幼“一站式”便民服务。

乡村蝶变 数字赋能激活“共富新动能”

“污水池边上的树前几天被砍了许多下来,堆在路边,能不能派人来拉走。”日前,一条消息出现在萧山“南沙稻谷·萧东智谷”县域风貌区内群围村共智富大楼“智慧小脑”指挥室的大屏幕上。

短短几分钟后,村民潘兴鹃就接到了村里工作人员的回复,“信息已收到,已通知污水池管理单位处理,谢谢”。

这样的“高效”源于群围村搭建的基层治理“智慧小脑”。除了村民诉求指尖直达、快速办结,系统还创新设置了“智慧党建”“平安村社”等应用场景,让村民实实在在享受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红利。

风貌区建设不仅要添“智”,更要提“质”。在萧山“南沙稻谷·萧东智谷”县域风貌区内,配套不断提档、服务持续升级——益农镇新建1200平方米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设日托床位15个,辐射6个村级照料中心;党湾镇新建第三幼儿园、基层综合治理平台,弘扬社区、卫东桥社区打造一站式邻里中心,“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

“智”理提效、服务提质,归根结底还得让村民口袋鼓起来。“渔光互补”项目便是风貌区建设的重点共富项目之一。走进“渔光互补”项目基地,深蓝色的光伏板汇聚成一片蓝色“海洋”,光伏板下养殖户手起铲落,饲料均匀地撒向水中鱼虾。“过去分散出租的鱼塘,每亩年收益不足800元,现在水上发电、水下养虾,亩均利润超1万元。”益农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每年能为村集体年租金增收292万元左右,还能提供80多个就业岗位。

不只单个区域内风貌区的创建,杭州还积极探索跨地跨区联创联建。

杭州临安携手安徽绩溪联创浙江省首个跨省县域风貌区——“浙皖边驿·云上天路”县域风貌区,串联浙西天路、浙皖天路,打造四大主题线路,推出自驾、骑行、徒步、研学等多元产品,携手组织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山核桃开杆节等活动,全力推动住宿、餐饮、休闲、特产等全产业链升级打造,2024年接待游客约4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4.61亿元。

建德钦堂、桐庐钟山“钦钟山韵·共筑桃源”县域风貌区整合两地资源要素,客源互送、资源共享,先后引育桐庐虎啸峡漂流、金家山滑翔伞基地、长丘田精品民宿群、葛塘村躺草坪露营基地等项目,为风貌区带来约60万人次的游客流量,累计旅游收入超1亿元。

杭州建德、金华兰溪“两县两地”联动创建“一江四韵·千年古埠”县域风貌区,新增“大洋车站—女埠午塘村”跨市公交专线,日均发车6班次,直接惠及沿线1.2万居民;串联女埠“浙西特委联络站”旧址、大洋“双童纪念馆”等8处红色遗址,打造“重走红军路”30公里研学步道,构建沉浸式红色教育线路……

“城乡风貌品质建设提升,既是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的关键抓手,也是绘就‘全域共富、城乡和美’富春山居图的核心载体。”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风貌区建设,让城市更美、乡村更靓,把风貌优势转化为共富动能,让群众在风貌提升中共享发展红利,为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更多宜居宜业的活力。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朱柯霏 通讯员 杭建宣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