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理疗机器人R1 记者 徐萌 摄
上周,2025西岸国际科技消费嘉年华(WTCC)在上海举行。这是全球首个AI玩家科技消费盛会,汇聚300多家AI企业。杭州易启未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带着智能理疗机器人R1赴会。
“完全颠覆了我对理疗的认知。”一位体验过肩颈理疗的程序员说,“机器人的精准度和力度控制超出了我的想象,甚至能在按摩过程中根据我的需求调整手法。”
今年6月,易启未来已经带着这位会按摩的机器人,入驻杭州大运河数智未来城。
跟人手按摩相比 机器人按摩有什么不同?
易启未来坐落于祥园路旁,交通方便,距地铁祥园路站不过400多米。
走进展馆,一个通体雪白的机器人安静地站在床旁边。
“你可以叫它小易师傅。它的身高为1.6米,重125公斤,机械臂最长能伸到2.3米。”展馆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带我体验“小易师傅”的按摩技术。
一间10平方米的房间内,一张床配一个理疗机器人。“小易师傅”的力道挺大,就像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上来就找到了“症结”所在,让人忍不住“嘶”一声。
“小易师傅,轻一点。”它似乎能听懂我说的话,立马减小了力度。机械臂一共有六个轴,仿佛长了眼睛,从肩颈到腰背,揉推每一块肌肉。
视觉感知系统就像人的“眼睛”,能看清穴位和脉络并建立人体模型;执行层是“手臂”,负责输出按摩力度;“大脑”是决策系统,储存着各种专家手法和按摩的路径规划。
“人躺在床上,机械臂会扫描识别背部,进行人体3D建模。”易启未来创始人余志勇说,“曾经有一位落枕的客户,体验了一次磁震波理疗,30分钟后,脖子就活络了。”
当前,机器人按摩跟人手按摩相比,还不够灵巧和柔软,但是理疗效果优于人工。
余志勇介绍,智能理疗机器人R1是易启未来的初代产品,按摩广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灵活度和触感方面有待提升。目前,易启未来二代产品正在研发,其中一个迭代优化方向,就是提升手感。
有安全隐患吗?
智能理疗机器人R1看似简单的一根手臂,却集合了多种技术。
视觉感知系统,3秒就能完成人体扫描并建立3D模型,隔着衣服也能识别身体的各个穴位;动态捕捉设备,用的是网易游戏里的动态捕捉核心技术,能复刻专家的手法。
同样,网易游戏中的数字技术也用到了智能理疗机器人R1身上,让它能够构建人体“语义地图”,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穴位、骨骼和肌肉群。
机器人按摩时,会不会突然失灵?
“我们使用了力控精度分辨率高达0.1N·m(牛米)的力控传感器,能感知人体细微的动作。比如,你想起身顶一下,机器人就会自动离开身体。”余志勇介绍,机器人的每个关节都设计了防下坠抱闸,即使突然断电,机械臂下压的距离也不会超过1厘米,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理疗机器人
走进家庭还有多远?
当前,智能理疗机器人R1已在中医理疗、美容美体、运动康复等领域大展拳脚,并在养老院和康养酒店等场景“上岗”。
机器人按摩的优势在哪里?
余志勇介绍——
1.与传统按摩相比,智能理疗机器人R1更精准、更稳定。如果觉得按摩的力道有点大,可以直接跟它说,调整按摩的时间、指法以及力度。
2.传统推拿种类有限,而机器人理疗末端可持续扩展。目前,机器人已适配五种理疗末端:一指禅、磁震波、内源热能、明火艾灸和筋膜再生宝(结合红外热能及透皮肽技术的理疗产品)。
3.机器人能按到人手够不着的深层位置,深度渗透到皮下脂肪5-6厘米,打通筋膜粘连处。这样的理疗深度,人手很难触及。
4.机器人的“大脑”里装着多位专家的手法,能有效避开风险区域,直达痛症区域。
5.机器人能保证一天24小时精准稳定地输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具身智能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现实。
关于家庭应用前景,余志勇坦言:“目前,机器人制造成本较高,走进家庭还需要一段时间。随着产品和供应链成熟,相信不久的将来,智能理疗机器人将进入更多生活场景,真正实现科技普惠。”
业内人士对此也持谨慎乐观态度。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推进中心主任许惠认为,机器人走进日常生活可能还需3-5年,亟待解决技术升级、成本控制、质量保障等问题。杭州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朱列预计,养老机器人将经历3-5年的市场磨合期后趋于成熟,实现量产后,有望走进千家万户。
当前,杭州正全力打造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标杆城市,已形成涵盖核心零部件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与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智能理疗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愿景正逐步照进现实。
热点资讯